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10-04 10:51阅读:
次
电影《长安的荔枝》观后感
电影《长安的荔枝》让我对导演大鹏刮目相看。
这个故事是一个典型的悲剧。要做喜剧化处理不是不可以,是容易拍成油腻的“开心麻花”或毫无逻辑的“贾玲”。大棚没有做这样的处理,可以看出他对艺术的坚持。
喜剧界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句话流毒很广,很大程度上将喜剧和悲剧混为一谈。从常识的角度来看,喜剧就是喜剧,悲剧就是悲剧。喜剧的内核还是喜剧,悲剧的内核还是悲剧。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喜剧是把丑陋的事物撕碎给人看。李善德少有大志,为民做官。然而在官场上却形同牛马,碌碌无为。被排挤和打压,人到中年贷款买房。“天下梦”降格变成“长安梦”。这是梦想的毁灭,毁灭它的是“盛世”的官场!
可能整部电影最具影射意义的就是这一段开头。从此,基调已经奠定,主题已经显现,而且再也没有变过:家对于一个怀才不遇(或曰事业失败)的人来说是真正的港湾!儒家文化里“修齐治平”的理想也在这里被打的遍体鳞伤。李善德仅存的价值就在于做一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在现代社会,这无可厚非,但他是一个盛世的进士。他曾是24岁就高中皇榜的少年天才!
所以他的悲剧还在于他对儒家理想的坚持,他没有堕落,他想建功立业。他莫名其妙地接下荔枝使的差使,要为贵妃娘娘的生日献上一盘鲜荔枝。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必死无疑。
他的天才帮助了他,但他向死而生的“励志”故事,是他人生的第二重悲剧。他就此成为一个工具,彻底沦为一个“物”,一个替死鬼。但他还想知道“倒在哪里”,如果说这是儒家的自强不息精神,这只能表现儒家精神被渗进暴力统治以后的可耻面容!这里没有体现哪怕半点儿个人价值。
李善德的天才没有被用来造福民众,甚至都没有为这个可耻的盛世添砖加瓦。他九死一生,千方百计,不过是满足祸国殃民的皇帝和贵妃的一丝口腹之欲!
这样的皇帝能创造一个怎样的盛世?某种意义上,这个盛世不属于种荔枝的草民,他们的果树被任意砍伐;不属于纳税的草民,他们被政府盘剥,无处容身;当然也不属于李善德。它首先属于暴君,其次属于奸臣!
李善德找到了运送荔枝的良策,也只能借助于奸臣杨国忠之力。这是他人生的第三重悲剧,他成为奸臣之间权力博弈的棋子,随时成为牺牲品。幸运的是,这一次他又逃过了追杀,冒死把荔枝运回了长安,赶上了贵妃的生日大宴。
等着他的除了屠刀,还有妻子和孩子。在这样虚伪的盛世之下,他还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这是整部电影最温暖的地方。最后他得罪了杨国忠,被流放岭南,陪在他身边的还是他的家人!
大唐盛世不是天下人的盛世,如同天下只是皇帝的私有财产一样。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始于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直到明末清初黄宗羲道出君者“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实乃“为天下之大害”才算高一个段落!今天我们批判暴君和虚假的盛世还用那么遮遮掩掩吗?
真正的盛世,国应该成为民的港湾!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600z/33317.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