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11-20 10:16阅读:
次
《他乡的童年》第二季观后感:走遍世界寻找完美教育,最后发现答案就在自己身上
《他乡的童年》第二季由周轶君执导,继续深入探索全球教育景观,走访了新加坡、德国、法国、新西兰、泰国等国家。这部纪录片不仅呈现了多样的教育模式,更引导观众反思教育的本质。
新加坡:精英教育与“怕输文化”的反思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充满了华人社会熟悉的竞争感。孩子们从五岁就开始补习,为小六会考(PSLE)做准备,这种“怕输”文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然而新加坡政府也意识到了过度竞争的弊端,近年来取消了区分前1%学生的“天才班”,试图减轻学生的压力与内卷。
新加坡教育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全纳教育理念。在一些幼儿园,特殊学生比例达到30%,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和正常孩子一起学习与生活。这种环境不仅让特殊孩子感受到包容,也让正常孩子理解世界的多样性。
德国:独立人格与历史责任的平衡
德国教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对独立人格的培养和不回避历史的态度。
德国小学生必须完成四件事:了解本城市的文化历史、了解本州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接受性教育、学会骑自行车。尤其是自行车教育,不仅教授骑行技能,还在模拟道路上学习交通规则,通过严格考试,培养规则意识。
德国的性教育课面向四五年级的孩子,他们坦然讨论男女人体、生殖系统的不同,所有问题都可以提出来。这样的性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传递了“爱首先是责任”的价值观。
对于二战历史,德国教育同样持开放态度。老师会带学生参观犹太人受害纪念碑,通过这种直面历史的方式,让孩子们从错误中学习,培养历史责任感。
法国:哲学思辨与自我探索的启蒙
法国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孩子们从小就开始接触哲学问题,如“什么是爱”、“什么是恶”、“什么是幸福”。课堂上,老师保持中立立场,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这种训练培养了法国人特有的批判性思维。
法国人还特别重视味觉教育,通过品尝水果等食物,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寻找和察觉自我。这种看似无用的教育,其实是自我认知的重要过程。
新西兰:自然滋养与平等意识的培育
在新西兰,学习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孩子们在大海中驾着帆船冲浪、爬到树顶眺望,这些看似危险的活动,实际上培养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对自由的掌控力。
新西兰社会尊重平等,当地人不会觉得大学教授比汽车修理工更值得尊敬。这种平等观念深深植根于教育中,一个中国学生因写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论文被教授打了零分,教授反问:“何为人上人?难道你是为了欺负你下边的人吗?在这里,大家都是平等的。”
泰国:佛系文化与教育出口的悖论
泰国有着深厚的佛教文化,被称为“佛教之国”。但这种佛系的土地上,却有一群把这里当作英美中转站的父母。来自中国的陪读家庭在泰国仍然没有逃离原有的教育模式,仍然在升学、名校里打转。
一位来自贵阳的原银行行长吴云,为了孩子的教育远赴泰国清迈成为全职陪读母亲。她坦言这种身份转变带来的巨大心理落差:“过去,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银行行长,但如今,在机场填写职业一栏时,我只能写‘家庭主妇’。”
而一位来自辽宁的陪读父亲,在泰国发现社会环境、教育并非自己理想模式后,最终选择了出家。他对教育有了新的见解:“如果你真正爱孩子,热爱教育,那么无论孩子表现如何,都应当去爱他们,教育他们。”
跨文化教育的核心启示
教育没有标准答案。纪录片揭示了教育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每种教育体系都是其社会文化、历史和价值观的产物。德国的严谨与自省、法国的思辨与艺术、新西兰的自然与平等、泰国的佛系与包容,都反映了各自社会的核心追求。
最好的教育在家里。纪录片的最后一集,一位陪读父亲点明了核心:“最好的教育,其实是家庭教育。”我们走遍世界寻找理想的教育,最终却发现,家庭教育才是根本。孩子最重要的老师是父母,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走。
教育是自我发现的镜子。观看此片不仅是了解他国教育,更是自我发现的过程。
观看《他乡的童年》第二季,让我深刻意识到:
理想的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独立、完整的人。教育不是制造标准化产品的生产线,而是培育不同生命形态的土壤。如泰国的教育理念所启示的:“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你可以在不同的路径上走,而不是被一条线牵着跑。”
直面真实与错误是成长的必要环节。德国教育中“允许犯错”的理念,以及对历史错误的直面,都体现了教育的坦诚与勇气。
规则之内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德国孩子学习自行车,不仅要掌握技能,更要学习交通规则。这种在规则内的自由,才是可持续的自由。
最终,我们探索他乡的童年,不是为了复制别人的模式,而是为了更理解自己的文化定位,找到适合自身环境的教育路径。教育的答案,其实藏在我们自己身上。
走遍世界寻找完美教育,最后发现答案就在自己身上。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juping/33936.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