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影评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9-06-01 08:31阅读: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影评观后感

  唱片制作人张哲凯(刘以豪)和王牌作词人宋媛媛(陈意涵)相依为命,两人自幼身世坎坷只有彼此为伴,他们是亲人、是朋友,也彷佛是命中注定的另一半。父亲罹患遗传重症而被母亲抛弃的哲凯,深怕自己随时会发病不久人世,始终没有跨出友谊的界线对媛媛展露爱意。眼见哲凯的病情加重,他暗自决定用剩余的生命完成他们之间的终曲,再为媛媛找个可以托付一生的好男人。这时,事业有 成温柔体贴的医生(张书豪)适时的出现让他成为照顾媛媛的最佳人选,二人按部就班发展着关系。一切看似都在哲凯的计划下进行。然而,故事远比这里所写更要悲伤......


有这样一名医生,他人帅多金,体贴温柔,家世又好。只可惜在短短一年内,这名医生遭受到两次重大,哦不,是毁灭性的情感打击:

第一次,你发现和爱情长跑六年且已经订婚的未婚妻,把你给绿了,而且还不止一次

第二次,你新认识了一个女生,小鸟依人无微不至,用热情和细心撬开了你的心扉,拨动了你的心弦,还说马上想和你结婚。然后你们结完婚,她就告诉你,她其实是为了让她心爱的另外一个男人安心才不得已利用了你——并且她还自杀了,不给你留任何余地。

如果你是这名医生,你会怎么办?

如果是我,我会拍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就叫: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以下简称《悲伤的事》)

近年来对影视作品三观论甚嚣尘上,作品好或不好我懒得和你掰扯,但这三观不正,我就有必要对其进行强烈谴责。

梅雪峰老师早早说了,谈艺术的三观是很无聊的……真正的艺术作品,从来不是一本道德手册,一份道德指南,一张三好学生奖状,一枚五好市民勋章。

所以,从三观的角度去评论三观有点稀碎的《悲伤的事》实在有点岂有此理,毕竟爱情电影嘛,不作怎么行。

只是这片子实在是作得让人……匪夷所思。

你能想象一对同居了十几年的单身男女只是挚友的关系?强调一下哈,他俩睡一张床的。

你能想象男主为了悄无声息离开女主的世界,为了临死之前能看到女主和前文提到的好医生在一起,先是找人搜集好医生未婚妻的黑料,然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说未婚妻主动向医生提分手?

你能想象女主为了默默成全男主的心愿,接近医生,和医生在一起,快速结婚?

男主一心向往孤独去死,不希望打扰女主生活。女主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男主能够安心。但女主后头又是一通操作,离开医生,回到濒死的男主身边,男主也是欣然和女主共同度过了自己生命最后的一段时光。

所以……这俩人折腾这么多是干啥???

未婚妻:???

更奇葩的是,女主还tm殉情了。

医生:WTF???

你能想象癌症末期的男主,依旧一头浓密的渣男锡纸烫吗?这年头得癌症都不化疗吗?

医学界:???

总结来说,这部电影应该就得换个名字——《事儿逼拆婚记》。


医生和他的未婚妻是多倒霉摊上这俩事儿逼
《悲伤的事》让我想起《海王》中的那个弟弟。

老师背叛,未婚妻出轨,老妈偏心——想和哥哥讨个公道,奈何老哥还有挂——和医生的遭遇多像啊,不要太惨。

更惨的是,一个成了英雄诞生的背景板,一个是伟大爱情的垫脚石——气得我只想丢掉爆米花,编剧你还能再过分点吗?

所以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永远要做个主角,否则你的那屁大点的情绪,根本没人关心的。

啊呸。



我很喜欢这部戏的演员,从刘以豪、陈意涵、张书豪、布鲁斯(干嘛改名啊!)以及这部戏野性狂放、美到让人惊豔的陈庭妮。并且第一次发现布鲁斯的声线真是好听。

只是这个故事如我预期的一模一样,完全是我无法忍受的那种为制造遗憾而制造遗憾的故事,暂且不论故事的结构或是逻辑合不合理,光是两个明明可以在一起的人互相推开,我就无法理解这件事有什么好悲伤的。那是各自的选择,为什么在完全没有阻力的状态下如此无病呻吟?观众还哭到泪崩。

人到底凭什么因为害怕受伤、害怕伤害别人,而帮其他人做任何决定呢?尤其是两个明明相爱的人,不就应该像是结婚时的誓词一样:「不管对方贫穷或富有、健康或疾病,都要携手一起走」的吗?如果连这样的誓言在都还没步入礼堂前而各自放弃,就没有任何悲伤可言。

哪来「因为我生病要死了所以把心爱的人推给别人」?又或者哪来「为了让你放心所以我去嫁人然后把心爱的、快死的你给推开」?就是无病呻吟而已,并且证明双方并不那么深爱对方。

这部电影从张哲凯被母亲抛下开始,就开始成为孤单的个体,而宋媛媛失去父母、妹妹之后,遇见和她一样孤单的张哲凯一起活下去。或者我们可以从两个害怕失去的个体去思考,「关于爱」他们彼此之间的内心挣扎。

若电影就停在宋媛媛嫁给杨佑贤之后、张哲凯死去,而宋媛媛发现一切都是张哲凯的安排,好像又太落入俗套,讲了一个俗烂的剧情。遗憾也就真的遗憾到底了。但是,电影剧情里让宋媛媛依着张哲凯的希望而走,更是一个烂到彻底的故事。

到底「关于爱」我们能够承接的有多少?我们真的了解「什么是爱」吗?如果爱情是一种失去对方一刻,都会感到呼吸困难将要死去,为什么要为这种逃避自我的故事而感伤呢?我想其一是因为「逃避自我」是多数人的习惯,其二是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的感受过爱一个人是可以拥有超越害怕伤害、不制造伤害的能量。

这部电影根本不应该称为「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应该改成「比遗憾更遗憾的故事」。不就有一句话说:这世界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要说的便是:这世界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站在对方面前都知道对方爱自己,却把对方推进悲伤的黑暗里。

别为了这种无病呻吟的故事哭了吧。如果你知道自己要死了,快点好好的跟世界、所爱的人道别,或者你想跟谁和解也要快;如果你知道哪个你在乎的人要死了,快点跟他说你说不出口的那些话,包括那句「我爱你」,就算还是好难开口,就好好的陪伴他走最后那段日子。

如果活着的时候,什么都不做,面对死亡的时候,就别遗憾和悲伤了,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如果活着的时候,什么都做了,面对死亡的时候,就让自己和悲伤共处,你心里的爱和那些没有留下遗憾的记忆,都会慢慢带着你走出悲伤,那时候的你,就不会再为了这种推开心爱的人的悲伤,掉下任何一滴泪了!

至于「人一旦习惯孤独,才是比悲伤更悲伤的事」这句话也是极度的谬误。人不只需要习惯孤独,更要在孤独里长出爱,才有能力去爱另一个孤独的人,也才能彼此疼爱彼此的孤独。比悲伤更悲伤的事其实是:两个在一起的人,没有因为对方的存在感受到爱,不得不习惯那份孤独,那才是最最最最悲伤的事!


之所以认为《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太过无病呻吟,实在是那些「内心害怕失去(或死去)」都「太理所当然」,没有任何情绪舖陈、没有任何阻力,只看到男女主角将自己用那「我爱你所以我把你推开」来自顾自怜地演完这场戏,这样也许可以赚到眼泪、票房或者其他,但要说是「爱」太牵强,要说是「唉呀没经历过的人不懂」,那也只能说:

你,就不断地退缩、不断地失去吧!


1.故事大概如此:男主和女主在一起十多年,一起吃一起喝一起睡;男主发现自己要死了,就给女主找了个牙医老公;女主假装自己不知道男主要死了,跟男二结了婚;最后女主觉醒,离开了男二,和男一一起服毒自杀——可以想象牙医知道真相的心情:???杨佑贤好惨一男的。这部电影的名字应该叫《比悲伤更悲伤的牙医》。

2.男主名字叫阿k。鉴于电影充斥着一股qq空间里葬爱家族式の悲伤,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男主的名字叫Kevin。

3.这个故事证明:一对单身男女睡在一起十多年只做爱0.5次,互相保留处子身,不是男的有病,就是女的有病。

4.按照提示带进场的两包纸巾用了一包——主要用来擦笑出来的眼泪。坐在我身边的一名中年男子用手机开着流量看了90分钟的北京国安。可以理解他的心情。

5.看到有人说“男朋友哭得稀里哗啦的,他不会有什么事瞒着我吧?”,姑娘,相比诚实,智商才是个应该着急的问题吧!

6.你能想象这样一部电影入围金马影展,还勇夺2018年台湾电影市场票房冠军吗?当我刚刚准备心疼台湾同胞的电影消费选择面时,这部电影已经拿下内地第一个周冠军,有可能突破7亿。两岸一家亲。

7.在国内,写出这样狗血剧本的电影编剧是会被行业封杀的,电视剧编剧都不敢这么干。

8.同样是抖音推红的电影,《前任3》留下了喜剧,《地球最后的夜晚》好歹是真文艺,这一部最后大概只剩下纸巾了。那些从抖音看到视频进电影院的人,终将会在影院里点开抖音。

9.前几天,政协委员唐家三少说,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韩剧和中国网络文学是当代四大文化现象。我想了想,这部电影堪称年度人类文化之最:改编自韩剧、有日式动漫男女主、有中国网络文学一样的狗血,票房力压《惊奇队长》为代表的好莱坞——更重要的是,它是在全国两会期间上映的!简直是学习强国式的好电影!

10.有的人哭是因为脑子装太多的事,有的人哭是因为脑子里装太多的情,有的人哭是因为脑子里装太多的水。你们猜影院里哭的这些人是哪种?


请问豆瓣啥时候可以打负分呢?那些打5星的评评语,好明显呀,都是统一免费看片被要求打5分的吗?

记得台湾电影在大陆上映的,多数是获过奖,或者取得什么荣誉,得到业内一致好评认同的,才在内地上映。实力证明过自己有才华的导演,数数还是那些导演前辈和近几年来的电影《那些年》《少女时代》《大佛》《血观音》《再见瓦城》《谁先爱上他》等等,没对比真的就没有伤害,导演、编剧有没有才华,一目了然。

看过韩版《悲伤》,太旧的爱情,好奇台版的改编会有什么新视角。韩版娓娓道来,一步一步带着观众,倒叙随着两人的为爱隐忍的悲伤情感陷入漩涡,各主演们均以自己对爱的理解和表达成全对方,细节拍得细腻,节奏掌控的很好。可台版的改编,我咧个天啊!电影看得一脸尴尬!

请问编剧是不是觉得自己将剧本,改编解构得老厉害了,爱情里是可以不讲道理的,但这也太不讲道理了吧!添加的人设立不住,还破坏掉原本两个可怜的男女主人设,变成两自私鬼,更不提行为动机了,叙事不合逻辑,生硬的转折,尴尬的台词,观点空洞肤浅,剧情缝缝补补变成狗血,期间翻了几次白眼,「人一旦陷入了爱情,就很难逃脱出来」拜托!时下连16岁的年轻男女们,都知爱情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别给年轻人瞎传递这种幼稚过时的观点参考。最后强行煽情悲伤,哦不!是恶意煽情催泪,全靠陈意涵哭戏演得好,有被她的哭感动到,但绝不是被这部电影感动到,好吗!!!最后殉情意图想上价值赞美他们的爱情,但你们的剧本却生生上演了一场一点也不值得被歌颂、三观错误的爱情,还不如直接照拍韩版得了。

请问导演是不是觉得自己拍了一部很特别的、非常不一样视角的爱情电影?蒙太奇运用的也太差了吧,导演功底还不如刚毕业的。最大的问题是这样的剧本,也不拦一下编剧,还达成一致拍完这电影。三观问题,为了成全自己爱情的私念,拆散牺牲他人,把无辜的对方推向黑暗,这样是要显得你们拍的爱情独特很勇敢,别人不敢拍吗?「人一旦习惯了孤独,那才是比悲伤更悲伤的事」啥!导演平常是不看书的咩?这样的观点低幼、完全谬论!孤独是一种精神气,并非人人都能达到的境界,与孤独相处享受孤独的,领悟到孤独中滋养萌芽出的那种爱,是大爱,爱自己才能懂得更好地爱别人。可能吧,编剧和导演可能是不懂关于孤独还有这种更高境界的层面,才会浅止于孤独情绪表层,认为被爱冲昏头脑,就该被爱蒙蔽,不然电影也不会拍成这样。好奇查一下导演,哇!佩服!过去还有一部车祸电影《回到爱开始的地方》,其他几部都是没听说过的台剧,好吧,事实证明导演也就如此水平…几年一直都毫无进步。

有些导演编剧,很执着,能力一部比一部进步,用票房或者奖项,证明了自己实力与才华;当然也有一些导演编剧也很执着,用一部又一部的电影,向大众证明着自己没有实力也没有才华……某些导演们编剧们制片人们就别装睡了,别执着了,该醒的时候就醒吧。

看过韩版好奇台版,看完电影对于我来说,这真的是一件比悲伤更悲伤的事情(T.T )不过没关系,作为观众应该宽容,好片差片都看,看了才能分的出 有多差和有多好。但日后还是尽量少看差片(⊙x⊙)


男a和女b从小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父母,两人因为缘分走到一起,住在一起十几年,是朋友亲人恋人。
后来男a得了白血病,知道自己要死了,担心b知道以后承受不住,就希望b找一个好男人嫁了。
b暗中知道了a生病的消息,然后为了满足他的心愿,找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老实男c。
男c有未婚妻d,但是未婚妻很花心,男a想让他俩分手,好让男c和b在一起。a经过调查后,拍了些d和男人暧昧的照片发给了男c,男c很生气,但是两人多年感情,并未分手。
后来a找到这个女d的,希望她和
男c分手,并且告诉她自己得了绝症马上就要死了。
女的听了以后很感动,然后答应了男人(这点看得我莫名其妙)
然后俩人分手。
男c和女b在一起结婚了。
但是结婚以后,女b发现自己忘不了男a,就抛弃了男c,去找男a,并且和他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在a死后,b自杀而去。
电影最后有一个镜头,c跪在a和b的墓前,痛哭流涕。这里特别搞笑。不明白导演想要表达什么。老实男人就要遭到你们戏弄吗?不管你是要死了还是怎么的。老师男人感情就活该被你玩弄吗?


你能想到的最悲伤的爱情是什么?

是我一直陪伴着你,却始终不能说出我爱你?

还是我爱你,却不得不把你亲手交到别人手中?

也许是最孤独的时候,我们相互陪伴,本以为可以就此走过终生,却不得不中途道声再见。

而这些,都发生在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中。影片集中了车祸癌症死亡这三大韩剧要素,还有明明相爱却说不出口的爱情,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在台湾上映后九天内票房就迅速过亿。


对这部电影最多的评价,就是哭掉了多少包纸巾,连宣传文案都写着“唯一的观影提示是带足纸巾”,无疑是一颗重磅的催泪弹。


尽管引发了观看热潮,但影片豆瓣评分却从6.3分跌落到5.2分,口碑一路下滑,而影片中的“三观”也引发热议。


影片实际上是改编自2009年的韩国同名电影,与台版不同,韩版豆瓣评分稳定在7.7分,还是和《我脑海中的橡皮擦》、《假如爱有天意》、《雏菊》等影片一样,是备受观众推崇的韩国爱情电影。


两部影片内容完全一致,但是在剧情展开和风格气质上都有一定的差异。


影片讲述了一个相爱却无法在一起的故事。身患绝症的男主爱着女主,却无法说出口,即使刚刚说出口“我喜欢你”,但是下一秒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你找一个好男人嫁了”。


有一天,女主喜欢上了一个牙医,可是牙医已经订婚了。为了让女主顺利和牙医在一起,男主拍摄下牙医未婚妻出轨的照片,牙医和未婚妻就此分手。而男主在婚礼上,亲手将女主交给牙医。


可是实际上,女主一直喜欢着男主,她假意声称自己喜欢牙医,只是为了实现男主让自己嫁给一个好男人的愿望。当男主死后,悲痛的女主也殉情自杀。


故事本身很“危险”,因为稍有不慎,就会被观众诟病其中的价值观。男主拆散牙医和未婚妻,而女主明知牙医已经订婚却还是追求,最过分的是,女主和牙医结婚后,却和男主一起殉情而死。如何把这些地方通过戏剧性方式合理化,使观众移情于男女主,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韩版中,导演通过视角的转换,很巧妙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影片的前70分钟,观众始终跟随男主视角观看故事,这一视角下,导演故意模糊了女主的情感倾向,观众会和男主一样误以为女主真的爱上了牙医。于是,观众就会移情于男主,为男主无法言说的爱而难过,因此男主拆散牙医和未婚妻的行为反而使观众觉得伟大和心酸。


而在结尾处的20分钟,视角转换到女主身上,原来女主早就知道男主身患重病,而之前的每一次云淡风轻,每一处笑容灿烂,隐藏起来的都是巨大的悲伤,女主一直爱着男主,只是怕说出我爱你,下一秒就会泣不成声。


后二十分钟的揭秘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感,之前男主承受的悲伤,此时双倍放大,观众又再次移情于女主,两人因为死亡阻隔的无望爱情彻底打动了观众。这种对观众情绪的调动,弥补了价值观上的危险。


而台版虽然也采用了类似结构,结尾处也有女主视角的讲述,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影片前半部分,已经将男女主的情感说的太过明显,女主的情感倾向不再模糊,因此影片结尾处女主解密的冲击感就会大大减弱。


而最重要的一点,原版中结尾处理地干净利落,当通过女主视角还原真相后,以牙医去祭奠男女主二人的镜头作为结束,于是情感密度就会极大提升。


但是在台版中,结尾处的情绪处理却太过漫长,真相还原后,还加了牙医和未婚妻的戏份,以及女主再次找到男主,两人相偎离开的戏份,这种时间长度令情感稀释,而且把一切都说的太过明白,反而失去了让人回味的空间。



除了生死相隔的爱情,“陪伴和孤独”同样也是影片的核心。女主16岁时,父母和妹妹车祸身亡;而男主则父亲去世,还被母亲抛弃,两个孤独的人开始了彼此的陪伴。这种陪伴感难以通过具体的剧情呈现,于是细节的处理就尤为重要,韩版中就充满了丰富的细节。男主刷牙的镜头多次出现,而之后男主说,婚姻就像牙刷柄,因为上面会挂着两只牙刷,生活感立刻展现。此外,女主始终拿着录音机,录下男主说的话,男主离开后,录音机里的声音就成了唯一的陪伴。


但是在台湾版中,细节的呈现却大大削弱了。刷牙的镜头出现了一次,之后却没有与之呼应的台词,从而丧失了作用。而录音机,仅在结尾处女主向牙医解释时突兀地出现。“陪伴”的主题,只通过是“永远”还是“下辈子”的歌词修改讨论,概念性地呈现了出来。

风格气质上,韩版更为文艺内敛,那句“如果爱要说出口,那么哑巴怎么相爱”的经典台词,将“我爱你,却不能告诉你”的酸楚表达到了极致;而台湾版则幽默清新,前半部分加入了不少搞笑的镜头,虽然后半部分仍然令不少观众掉下眼泪,但是在细节呈现、情绪累积上,却是远远落后于韩版。


台湾青春爱情电影一直是两岸三地的标杆,《蓝色大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等独特清新,讲述青春的萌动的电影成为台湾电影的鲜明标识,而这部翻拍电影本可以比简单的剧情复制做得更出色,融入更多具有台湾电影的特色元素,演绎出新意。



林孝谦,台湾新生代导演,毕业于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应用媒体艺术研究所、美国匹兹堡州立大学传播学研究所。2005年执导短片《自由大道》荣获台湾最重要独立影片奖项-金穗奖首奖,并同时获得最佳剪辑。其首部35mm剧情长片《街角的小王子》即表现对感情的细腻描写,成为台湾首屈一指的疗愈系导演。

近年来,林孝谦凭借着丰沛的创作能量以及独特的人文背景,其作品分别入选了东京影展创投、釜山亚洲电影学院、金马奖创投、以及北京青年导演论坛,为台湾备受期待的新生代导演之一。在拍摄电影作品的同时,林孝谦亦是台湾著名MV导演,曾为陈姗妮、宝岛歌舞、黄建为、小百合等知名歌手与乐队拍摄音乐MV。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14089.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