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挪威的森林》影评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9-12-14 09:46阅读:
《挪威的森林》影评观后感

摘要:在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小说的读者与电影的受众对电影的评价始终存在着争议性。怎么改编才算是成功,在舍与取之间又如何割舍,而《挪威的森林》电影像是作出了一种解答。

对这部的电影,众多人称为:“拍的最美的失败片”。但实际上,电影以另一种角度——成长,从碎片化,单纯化和深刻化对小说进行了重构,增加抒情性的同时,抛弃了灰色调,却依然直指人心,最终在改编的失败中取得了成功。 关键词:挪威的森林,改编,得与失 一、电影改编小说的失 电影专注于大体8个片段:木月死去、渡边离开神户,与直子散步,直子生日,两次去疗养院看望直子,遇见绿子,直子死亡,致电绿子。电影将小说碎片化。而小说中意蕴深刻的几个片段,被导演舍弃掉了,只截取了时间段中的一部分。 电影中一开始就省略掉了小说的“现在”——37的渡边乘坐飞机回到北海,伴随飞机落地,勾勒起了那难忘的过往:“37岁的我坐在波音747客机上。” 第一页 电影将小说的“现在”剥夺了。
开头增加了木月和直子吃一个雪糕,两人游泳的画面,随后戛然放出木月在车里自尽放尾气部分。这是因为电影剪掉了渡边在木月死亡当天打桌球的场景。同样也随之剪掉了小说后期,渡边、永泽和初美三人“分手饭”,以及之后渡边与初美打桌球的片段。前一个片段是渡边对木月的友情的关键表达点,也是展现渡边与木月之间亲密友谊的升华:“那是一个令人愉快的下午。吃完午饭,木月问我能不能不上课,和他一起去打桌球……‘今天怎么格外认真?’我问。‘今天我可是不想输。’木月满意的笑道。”26-27 后一个片段是对初美性格的人物特性体现部分:“她又击了几个球。她查看球路时的眼神分外专注,击球时的用力也十分均匀无误。她把梳理得恰到好处的秀发一转挽到脑后,光闪 闪地闪出金耳环,一双船形鞋准确地站定位置,修长的纤纤玉指按住球台台面,而后将球一击而出”254 同时,在出租车里电影也忽视掉了渡边在神户的初恋,这些都对渡边的人生迷茫造成了很大影响,但是电影中舍弃掉了。 绿子邀请渡边去家里做客,并亲自下厨。聊天时绿子对渡边撒谎,说自己的父亲已经抛下她们俩去乌拉圭了。这本展现绿子面对渡边时的遮掩和喜欢,却在电影里面省略。直接带渡边去医院见了自己的父亲。这种跳跃性和碎片化没有看过小说的观众来说就是一头雾水。也是一场失败之处。
二、电影改编小说的失与得 电影对情节以及人物性格的改编造成了减分,把丰满的人物性格和精神境拉低了。电影只截取了一部分人物,也只截取了人物的一部分性格。电影中,渡边与永泽做朋友的时候,关于听说永泽交过号称100多个女朋友,渡边显得有些“跃跃欲试”,想跟着永泽一起去,突出了渡边的本我,将人物简单化,而衰减了渡边性格里的颓痞:“不过渡边君也差不多,和我。亲切热情倒是不假,但就是不能打心眼里爱上某个人,而总是有个地方保持清醒,并且有一种饥渴感,仅此而已。”250在小说中,渡边因为在食堂读《了不起的盖茨比》而与永泽初识,说到永泽交睡过大概75个女生时,渡边的神态是不以为然的,永泽带他一起去实践的时候,渡边这件事是很随意的:“当时我还不以为然。但实践起来,的确很容易。由于太容易了,反倒叫人有些泄气。”39 但值得说的是,永泽的人物表现,电影中的表现与小说很符合。电影中,渡边与永泽三人吃完散伙饭后,永泽问渡边为何说让初美离开他,渡边的反问让永泽沉默。这个片段是拍出了小说中的复杂性的,也拍出了电影的深刻性。 背景的简介化:学生罢课问题。渡边上戏剧学,教授讲到一半,嘞两个学生冲进来停止教授的讲课,小说中是渡边与绿子相识之后才发生的,但是电影中,这一段插在了渡边与直子重逢之前。
第一次去绿子家,吃完饭坐着聊天,谈论到关于喜欢的问题,绿子谈论理想男友“把蛋糕扔出窗外,他会……”,渡边说这和爱没有关系,但是绿子肯定说很重要。小说里对于这一部分的刻画,是展现了绿子遭遇对绿子的深刻性引导,展现绿子的复杂性。让人在一团乱麻中不得其解。 但对于这个部分,电影激发了观众对爱情的直观性引导与深刻性的反思,对观众进行有意的引导:绿子之所以希望如此,是因为从小家里都很忙,很少感受到母亲全身心的爱,母亲的去世加上父亲病重,迫使中学时期的她不断的成熟,因为父亲好颜面,又让她读贵族学校,但那个学校中她是家境最差的,和那些有钱同学们没有任何话题,并产生了自卑心理,无论是家里,还是学校,她始终都是孤独的。她选择的大学,都是为了逃离她的那些同学,选择一个他们不会选择的大学的。尽管上了大学,绿子内心依然渴望被爱,被人宠爱,她将那种对爱的期待,放在了爱情上。所以当她遇见渡边时,知道渡边一个人工作,一个人徒步旅行了两个星期。也懂得欣赏她。她被他的成熟,孤独所吸引。而因为渡边的温和,又让她感受到了温馨和安宁。能让躁动的她镇定下来,又或者陪着她一起疯,而不会阻止或者指责她。这种陪伴带来的安宁、温和、纵容、沉稳深深的吸引了她,让她喜欢上了渡边。但是,电影在这里对小说进行了解说,同时也将其单纯化了。
三、电影对小说的深刻化 电影对小说深刻化。电影里面,渡边去疗养院看直子。导演通过时间以及对话的改编错位,将小说的主旨,向在小说中疑惑的读者进行了引导性的解答。同时,对于读者疑惑的,关于直子和木月始终无法做,引导性的解释她们过早的过度接触。两个人青梅竹马,相互倾诉相互陪伴,这种过于亲密的关系使他们之间的关系既像亲情,又像兄妹情义,又像爱情,又像友情。几种情感的相互交错使他们亲密的同时,又让她们对丧失了各种情感的美好体验。恋爱中的好奇与试探,兄妹之情的真挚呵护,友谊的过度,使他们对彼此产生了特殊的感情。这种情感太亲密太知心太美好,让他们与其他人的接触中每次都失望而归,他们的这种特殊,引起了他人的异样的眼光和孤立,从而剥夺他们与外界接触的能力,他们丧失了与世界上其他人交往的勇气,挣扎却又痛苦。陷入了孤独。而渡边的温和与包容,让他们感受到了唯一的温暖。渡边也因此成了他们与世界的唯一纽带。木月死后,她已经无法和别人交往了,尽管她和渡边在一起,却从未爱过他,即使信里表达了对渡边的思念,直子却放不次下过去,一直难以释怀;因为无法爱上渡边,而每次都难以回信。从她和渡边一起时就不断暴走,就可见一斑。而这让只剩下的独自一人的直子更加崩溃。 而与行为相匹配的背景音乐,在这个环节对情绪的激发起到了重大作用。在激昂的音乐氛围之下,直子焦虑,慌乱,绝望的情绪被点燃。而观众在画面与声音的氛围下,与直子,渡边双方分别产生了共鸣。
四、电影改编的独特之处 电影与小说重大的区别,即:小说里出现了大量的心理描写,但是在电影里,全篇只有寥寥几句旁白,其余的全是用镜头,换节奏,通过镜头的技术方式营造适时的意境。而这也是《挪威的森林》电影与现在众多小说改编电影中充斥着大段旁白的不同。《挪》电影中成功的是,将渡边独特的忧郁,沉默恰如其分的展现了出来,电影中,它与直子的暴躁疾走,嘶吼,永泽的自我积极,绿子的清新活泼,初美的安静温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对比。如同电影开头,直子死命的往前走,他却始终晚一两步,他有着自己的节奏和步调。在这里,导演将一切的心理描写都通过人与人的对比,人与环境的对比,抒情性的表达了出来。 五、失败之中的成功 单从电影来看,是一部较完整的爱情成长片。虽然因为改编小说,许多情节碎片拼凑在一起时,显得有些零碎,以及不知所云,是电影的失败之处。但是它始终具有自己的主线,电影对人物性格以及情节的“单纯化”,使得 忧郁的走向忧郁,阳光的走向阳光,各走其路。 在最后遵从原著,贯彻“真善美”人生的理想追求,尊崇人的求生规律与本能:自我救赎。使得情节灵活,情感丰富。 而先看过小说,再观看电影之时,电影讲小说之中一些部分进行了解读。让观众可以在看电影时,注意到小说中的各个细节,从而达到豁然开朗的状态,增强了观众以及读者对小说的理解的深度。 分即独立,合则相融。这就是失败之中的成功——《挪威的森林》电影。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15851.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