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夺冠》影评及花絮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10-06 09:09阅读:
《夺冠》影评及花絮


      1980年训练赛,中国女排对战中国男排冠军江苏队,女排负。但那一代女排训练之艰苦,之刻苦,之永不言弃,已跃然银幕。1981年大阪世界杯决赛,中国队对战日本队,赢得了中国三大球第一个世界冠军,宋世雄那铿锵有力、极具辨识度的解说,一下子将观众带回了那个激情澎湃、阳光普照的年代。2008年北京奥运会小组赛,中国队对战当时主教练是郎平(巩俐饰)的美国队,中国队教练(黄渤饰)站在场边,全神贯注,面带笑容。郎平和那一代中国女排在那一刻所经历过的挣扎,令人心疼。2013年,郎平正式再次挂帅执教中国女排,带领着中国女排开启了新的历史阶段。2016年里约奥运会四分之一淘汰赛,中国队对战东道主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队,最终获得了奥运会的金牌。



幕后花絮


      饰演郎平指导的演员巩俐起初觉得自己担不了这个重担,面对陈可辛的邀约,她拒绝了三次。最终,巩俐被“明知道自己不会赢,还是要拼尽全力、永不放弃”的精神所打动,接下了角色。

       为了出演郎平这一角色,巩俐提前数月前往女排训练基地和比赛现场,贴身观摩。细致揣摩郎平的动作、语言、神态,并把细节一一记录在本子上。



       导演陈可辛为了电影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尽量去还原,希望使观众看到真正的女排精神和年代变迁。影片从选角、到服装、再到场景道具,1:1还原历史,扮演老女排“十二金钗”的演员们,全是专业排球运动员出身。



     导演陈可辛之所以选择白浪饰演青年郎平,除了她是郎平女儿这个先天优势外,还因为白浪自身条件——有过长达十年的排球运动员生涯,身高1.89米,比母亲郎平还高出5cm 。

      为了演好青年郎平,白浪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减重足足30斤,以符合体型上的要求,并且接受了一个多月的表演和台词训练。同时,白浪还反复观看母亲当年的比赛录像,研究从扣球动作到表情、庆祝方式等等细节。

     为了演好孙晋芳,陈展到图书馆、网上搜集关于角色的资料,去理解、揣摩角色的性格、打球特点等 。



      影片开拍前,彭昱畅进行了半个月的排球训练。正式拍摄中,有不少技术性较强的动作,彭昱畅为做出标准动作,反复扑倒在地,练习两个小时后终于成功,得到导演和排球指导认可 。

       该片中有一个小细节,女排队员张常宁每次在发球前喜欢转一会儿球。其实,这个细节源于张常宁现实中的习惯动作。

   

影片评价


      《夺冠》用叙事的“真”和修辞的“诚”书写了一场中国女排的奋斗史,心灵史。它以一种集体叙事,唤起了一段温暖而充满力量的全民回忆。影像之下,“女排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在这部更加注重展现女排群像的影片中,观众既唏嘘于这股集体精神的流动与传承,又能清晰地从中看到群体内每一位个体所具有的鲜明特点。(1905电影网评)



《夺冠》电影珍贵的地方,它没有停留于煽情,没有对对集体主义的完全服膺有过度的美化,相反,它传递的体育精神有着与时俱进的变化,能够在以一个科学的、专业的、开明的、尊重个体自由和价值的胸怀去看待体育。 (澎湃新闻评)

影片如此“沉浸式”体验,是因为电影通过画面角度切换,通过镜头语言的剪辑,拍出了比赛的激烈和焦灼,带给观众饱满的视听享受。是因为从上万名排球运动员中海选而出的上世纪80年代女排队员,神形兼备。是因为“中国女子排球队”矫健的是步伐,更是带动了观众观影的心情。与其说用“真人”复刻真实,不如说《夺冠》凭借真诚的创作态度和对中国女排真挚的爱,让观众一次次收获感动和振奋,收获光荣与骄傲。(《新民晚报》评)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19949.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