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电影《夺冠》观后感20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10-07 10:59阅读:
电影《夺冠》观后感



《夺冠》上映前,我们发起了观影召集令,这段时间收到了许多球迷的观后感分享,其中我们精选出三位球迷的投稿与大家分享,也恭喜这三位球迷,将获得我们送出的电影纪念排球,感谢大家对女排的支持与喜爱


《夺冠》这部影片让我期待已久。不仅仅(因为疫情)它的档期一再拖延,也不因为我是中国女排的铁杆”粉丝”:单单是“青葱”岁月种下的“排球情结”就足以让我翘首以待……



中国女排——这个让我的内心充满着感激与幸福的字眼、那些曾经的国人集体记忆、那些令人难忘的经典过往瞬间,此刻一起涌来……



我的“排球情结”



我是一个性格内向、好静的人。所以,学生时代的我对体育、球类运动始终是冷漠旁观、提不起兴趣。然而,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体坛刮起的一股“排球热”——准确地说:是荧屏、广播中不断直播的女排比赛深深吸收了我,是中国队那扎实刻苦、顽强拼搏的精神感染了我并且彻底改变了我以体育及至对生活的看法和态度……


那一年,我正读初中,学生似的“豪气冲天的理想”与眼前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反差:我为心中的梦想遥遥无期而沮丧、困惑。1981年初冬的一个下午,心烦意乱中的我坐在了电视机前,当时的央视频道正全面直播中国女排冲击世界杯冠军的各场比赛,女排姑娘们“战一场胜一场”的连连捷报以及郎平那不畏世界强队、奋力扣杀的慢动作镜头长久地定格于我的脑际且挥之不去;于是我想:我们此时的学习生活不是正需要这种精神么?!我还专门就“扣球”动作请教过体育老师,老师告诉我:那看似潇洒、痛快的“扣球”动作实际上是由“助跑“、“起跳”“挥臂”、“击球”等基本功组成的,这些是其成功完成整体动作的必备“基石”。听到此处,我不禁羞愧不已:这不正指出了学习生活中的最大弱点与不足么?



由此,我迷上了排球,同时又以百倍的热情投入了中学时代的学习生活,继而顺利地度过了中考、高考那些难忘的学习时光。当然,学习之余,我唯一解脱疲劳的方法就是去学校的排球场练球,这就叫:学习、打球两不误!



光阴荏苒。转眼之间,我早已结束了学生时代,告别了青春岁月,走向了中年……可那曾经支持过我精神世界的“排球情结”却始终挥之不去,每逢有中国女排参加的大型比赛,我都会孩子似地早早等候在电视或收音机旁:为她们的每一场胜利而欢呼雀跃,为她们的暂时失利而捶胸顿足!我知道:相对于“足球迷”、“篮球迷”等球迷来说,像我这样的“排球迷”毕竟是少数!可我又深深懂得:我的成长毕竟是与“顽强拼搏、振兴中华”的口号连在一起的,我的每一点点进步也是在中国女排“五连冠”的骄人战绩伴随下取得的!



有一种智慧叫“郎平智慧”



时代在前行。谈中国女排,郎平——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名字!她的勤奋与顽强,睿智与果敢感染、激励过无数中国人。然而,从影片中我也注意到:黄渤饰演的教练说的,以前我们夺冠,全国人民会敲锣打鼓的上街庆祝,现在已经不可能了。这就是思想上的转变,也是思维上的转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明白,排球是个游戏。


我们还需要女排精神吗?


每一次获得冠军后,郎平就显得很平静,记得巴西奥运会夺冠后她对着现场的记者们说,“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这番话显示出一位卓越的业务型主帅异常冷静的头脑,也赢得媒体记者一片掌声。“女排精神”,是这次中国女排获得世界杯金牌后,舆论谈得最多的概念,并各有各的解读。国家排管中心主任徐利在《中国精神》一书的后记中所言:“女排精神,就是永不放弃、团结协作。更重要的是被打趴下还能不能站起来继续往前冲。在痛苦中求得团结,用团队的力量去战胜一切”。说到底,就是职业精神与专业精神,是对运动规律和人才成才规律的尊重,对人的潜能的科学、专业开发。我们看着女排夺冠一路走来。从女排身上,从郎平教练身上我们应该汲取许多启示与智慧:她不艳羡官场,几次“当官”的机会她都婉言拒绝;她有自知之明,有人提议她当男排教练,她哭笑不得地说“我不懂男排”;越是在大赛面前越愈发冷静(酷似前女排教练袁伟民);她绝不打无准备之仗:哪怕是实力最弱的球队……也许我们从郎平身上要学习的不仅仅是排球战术。



有一种智慧叫“郎平智慧”。这种“智慧”更多地应该从角度汲取。重温主教练郎平的话,让我们清醒:精神很重要,但是,“精神”离不开科学的方法,专业的训练,团队的合作,职业的操守,离开了这些,空谈精神、意志,无法获得成功。对于我们各个领域的基础性工作,这都不无启迪意义。


女排赞歌何其少!


中国女排荣获一个个世界冠军后,作为一名基层宣教工作者,一个难以割舍甚至尴尬问题让我难以释怀:女排赞歌何其少!



英雄需要磨砺与摔打,同时更需要呐喊、理解与关爱。我们不能总是以对待世界冠军的态度在瞬息万变的国际赛场上苛求甚至指责她们!尽管中国女排早已成为“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艺术家们也曾热情的讴歌(其中主要作品有:50年代电影《排球之花.》、80年代电影《沙鸥》、报告文学《中国姑娘》及未完成的同名电视剧(倪萍主演)、谢莉斯王结实歌曲《大家都来打排球》、李谷一歌曲《愿你学会这支歌》等;而歌曲《风雨彩虹》是专为中国女足而作)。我总以为:时至今日,大家总希望她们是“常胜将军”、保持“不败战绩”,但社会所给予的关注、宽容与慰藉却远远不及足、蓝球!(到现场看看全国排球联赛的气氛就知道了)。


和诸多的排球“粉丝”一样,多年前我是满含着泪水看完奥运会女排决赛直播的!伴随着中央台播音员以及现场上万名观众的大声呐喊,年轻的中国女排姑娘们终于向祖国交出了一份沉掂掂的答卷!我深知这份荣誉来之不易:背负着开赛的失利、主力队员的伤痛困扰以及广大球迷的热切期盼……


是的,中国女排总是在国人最需要证明胜利的时候给我们以慰藉与温暖!80年代,在共和国大步走向经济繁荣的时候,是她们以“五连冠”的辉煌来展现东方古国的实力;在改革开放收获累累硕果而体育“三大球”却走向低靡的时刻,又是她们以奥运金牌的成绩,给我们以无限鼓舞。



然而,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思维“逻辑”:女排夺冠与男足“零蛋”似乎都是平常和应当应分的!女排的奥运辉煌却要仍旧回到平时社会的“少有问津”(观众对联赛的冷漠就最好的说明),百姓的热情盲目追捧足球,却要以“零蛋”成绩屡次收场!(什么“足球应从娃娃抓起”、“聘请洋教头”是救世主,等“美丽”借口不攻自破!要知道:排球队员们的微薄收入,国内转会困难的冷酷现状,现在全国从事女排排球专业队员一共不过几百人!)。



看着姑娘们在赛后抱头痛哭的电视画面,我真想大声疾呼:球迷朋友,请对她们多一些问候、少一些指责和挑剔;艺术家们,请不要吝惜笔墨,多为她们写一首赞歌吧!


有人说:我们的时代缺少英雄,缺乏信仰与精神。而女排精神的传承与闪亮,让国人为之一振!感谢《夺冠》的编导,她让 我们再一次回首女排人所走过的坎坷之路;让我们感叹中国竞技体育的不屈与顽强!更使我们有理由坚信:女排精神就是当代的中国精神!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19997.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