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那些反乌托邦色彩的电影,让人欲罢不能...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11-17 07:25阅读:
那些反乌托邦色彩的电影,让人欲罢不能...

     乌托邦,即理想乡。也就是一个完美的社会,有着完美的法治跟健全的体制,是人人称羡的梦之地,而在其前面加一个「反」,即代表一个完全相反的概念,套用Wikipedia上的解释:“它是一种不得人心、令人恐惧的假想社群或社会,是与理想社会相反的,一种极端恶劣的社会最终形态。”也就是说,这个名词所代表的,可能是理想社会的假象或者是一个全然崩换的社会体制。而当今好莱坞所流行的「反乌托邦」主义,我想可以用一个笼统的方式来概括,那就是:

现存社会所面对(或者是将要面对)的问题变得过度严重,以至于不远(或遥远)的将来,人类文明发展出一套应变与之共存。符合以上条件,即有可能为反乌托邦式的电影。



《大都会》

Metropolis


  

     这部电影堪称影史之经典,毫不夸张的说,它影响了其后所有的科幻片创作,甚至蔓延到文学,音乐,戏剧等艺术门类。

     导演将时代背景放在了2000年,人类被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阶层,工人与资本家,工人们生活在地下,整日与机器打交道,他们唯一的价值就是生产再生产,大工业时代,工人已经不再是人了,而是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他们没有表情也没有个性,只剩下麻木的遵从,资本家住在阳光灿烂的地上,这里有巍峨的建筑与美丽的花园。




   

    《大都会》有非常浓厚的宗教气息,主要人物对应着《圣经》,玛丽亚是先知,弗雷德是耶稣基督,发明家是撒旦,大洪水对应着诺亚方舟,不过故事的结局非常和谐,工人与资本家握手言和,弗利茨·朗不主张以暴制暴,因为他会觉得那样会使世界更糟,他寄希望于两个阶级在人性层面可以达成和解。

      这部电影投资巨大,不过当年的观众并不理解这部电影,上映后票房不佳,但它对后世影响巨大,甚至史无前例的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遗产名录。1927年也产生了第一部有声电影,《大都会》可以说是整个默片时代的绝唱




《V字仇杀队》

VforVendetta




    未来的英国政府被集权主义所控制,人民生活在如同中世纪的高压社会中,异教徒和同性恋者皆是不合法的存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带着面具的英雄V是一个拥有超高战力的反政府者,在他的带领下,民众开始觉醒,开始对抗政府的压迫。

  


    这部电影与传统科幻电影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关于现实的故事,而不是奇幻的科幻小说,是对人类社会状态的真实考察。V是个完美的自由战士,他的目标是打倒一个用恐惧和欺骗来控制人民的极权政府。他知道一个人是不够完成这样一个丰碑壮举,他的目标是把革命的思想灌输给人民,因为正如他在电影中所说的,“思想是刀枪不入的。”



《世界旦夕之间》

Welt am Draht





     不同于现在注重视觉效果的科幻电影,这部电影里的特效镜头几乎没有,大部分剧情以对话来表现,导演在其中注入了很强的悬疑色彩。一个叫控制论研究协会的组织开发了一种叫“斯摩莱克恩”的电子仿生系统,它可以百分百模拟人来社会的运行,里面虚构的人叫“身份单元”,他们甚至可以在里面接回交配,让模拟社会逐渐壮大。

     设计这个系统的初衷是为真实的世界提供发展的参考,从而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这个设计明显是在影射当时苏联的计划经济,这就是典型的人造乌托邦形态

   


电影的原名叫“电线上的时间”,斯蒂勒经过一系列颠覆三观的调查,终于摸到了世界的的真相,原来他自以为是真实的世界,也不过是一个虚假的幻象。方式系统里可以生儿育女,自以为有独立意志的“身份单元”就像是生活在桃源岛上的人们,虽然电影没有特效,但法斯宾德的美学功力毫不逊色,大量运用镜子等意象,时刻提醒观众这是个充满虚假的乌托邦。结尾的开放式结局,至于这是不是真实的世界,也有可能只是另一套仿生系统罢了




《银翼杀手2049》

Blade Runner 2049



    最初版的电影跟书本虽然在结局上做了小小的更动,却创造了一样的角色冲突。追杀仿生人的探员,是人类族群的边缘人,他们不带感情的执行着任务,是否代表着他与仿生人一样毫无情感?而仿生人选择与鸡头人结盟、并且群聚照顾彼此,是否展现出虚拟的「人性」


    共感测试的设计,也让人不禁想到图灵早在1950年便提出的「图灵测试」,当人类无法分辨机器与人的差异,那是否代表着机器也富含着与「人」等价的智慧或价值。此系列另一个迷人的特点,则是那一连串如废弃物推跌而成的雄伟高楼,杂乱的语言、混杂的人种在狭小的城市巷弄间并肩交错。当然,没有一个人会希望自己生存的社会变成这样,却很难不赞叹这惊人的废墟



     

      反乌托邦主题,一直都是发烧话题。举凡科幻、动作或者是主打青少年族群的电影,都能有充分发挥的余地。除了绚丽的特效及颓废的街景还可以看见每个人面对大环境下的「真实反应」。

      看完电影后,是否有人其实内心深处向往着萤幕里荒谬的社会体制?或者是宁可活在电脑创造的虚假幻觉之中?一个个虚拟的故事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它以「现实」为根源发展出剧情。这个主题,是人类因对现实社会不满或恐惧所衍生出来的问题,但有如现实社会一样,它可以是一些人的恶梦,却也是另一群人的乌托邦、朝暮向往的理想之地。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21032.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