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吉祥如意》影评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1-03-10 10:31阅读:
《吉祥如意》影评观后感



影片上映前,看预告片感觉是一部讲述团圆的写实之作,原本没有过多关注,但听说好评不少,所以原本计划在年关将至时,去影院观看。如今已是三月,虽然正月还没出,但十五一过,学生开学,这年味算是彻底散尽了。

看完的第一个想法:如果腊月就去看,过年想拍全家福的想法,一定会付诸行动。

并未深究过纪录片的定义,但《吉祥如意》这种半拍半演的影片,个人感觉很难算作纪录片了。前半部分“吉祥”篇,本可以算纪录片,直到自己发现王吉祥女儿的真实身份——王庆丽由女演员刘陆扮演。顺便说,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甚至觉得刘陆饰演的王庆丽,比王庆丽本人更符合我对角色的认知。一个女儿,十年没有回村去照看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至少都该怀有愧疚之心。或许演王庆丽的刘陆表现出来了,而真王庆丽没有。这其中的原因纠葛,行为对错,个人并不想去评断,每个人都有难处,而我只是这部影片的观众,一个真实事件的绝对旁观者罢了。


若说《吉祥如意》是个家庭题材的文艺片,我却把它当纪录片来看,即使它明明白白有演员参演,一些场景由导演人为设置。可能因为,剧中的人物绝大多数就是本色出演(除了女儿王庆丽),所以看着很真实。

因为如此,我自然而然想起上一部看过的家庭题材纪录片《四个春天》。《吉祥如意》是在北京看的,此时年已过,但正月未出。而《四个春天》是我在外上学时看的,那时正值腊月,离春节似乎已不足半月时光。因此,看片的心境有相似处。就影片来说,都是晚辈拍摄父辈,“真”纪录片《四个春天》拍摄了一个家庭四年的变化,时间之长,给人以沉浸之感。“伪”纪录片《吉祥如意》拍摄了一个家庭一年春节的变化,又分上下两篇,不同视角呈现情节,给人以跳脱之感。但正因如此,后者似乎给了观众多角度观察事件的机会,也可能是纯纪录片难以做到的吧。这种层层表现,反而给了我一些新鲜感。如果“吉祥”篇属于以家人的视角进行记录,那“如意”篇就更接近于上帝视角,因为连演员兼导演的大鹏,连摄制组人员都记录其中。从一个普通观众,而非电影专业学生或影评人的角度,这两部电影都给了我惊喜,也感受到了家庭题材的内核——家庭成员及彼此的亲情。


“吉祥”篇的最后,一个清晨,王吉祥踩着地上的白雪和细碎的爆竹纸屑,默默向镜头走来。随后画面缓缓拉出,巧妙地转场到影院。此时大鹏走上台,被观众问了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商业片的导演,为什么会想到拍这样一部短片?大鹏似乎欲言又止,几秒钟的沉默,一度让现场变得尴尬。

不甘于只拍逗人的喜剧,想拍更有深意的新题材,不可以吗?我这样想到。但大鹏没有回答,所以我暂时不知道导演的拍摄初心。此时影片已来到“如意”篇,而拍摄的原因,以大鹏和演员刘陆的对话形式呈现了——为拍一种天意。


“拍一种天意”,这是整个影片让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这种捉摸不透的天意,反映到这部影片中就成了,大鹏原本想拍姥姥一家如何在除夕这天其乐融融地过团圆年,但直到他带着摄制组来才发现,姥姥因病住院,并且在除夕前不久离世了。喜庆的节日遇上悲伤的葬礼,色调由红变白。或许是因为安排了“假王庆丽”(刘陆饰演)的出现,镜头才转向了三哥王吉祥,这个一大家子人的“负担”上。这应该就是大鹏口中“天意”表现出的真实样子。


“拍一种天意”真正让我产生共鸣的原因,是因为它勾起了我对往事的记忆。

大三那年,学校设置了纪录片课。期中、期末两次作业,老师让三人一组自找选题,各完成一个10-15分钟的纪录片。这个作业印象很深,其他小组去榆次或平遥拍艺人工匠,公益活动志愿者时,我的小组选择了一个特殊的题材——自闭症儿童。拍摄的整个过程,是怀着愧疚和不忍完成的。究其原因,一方面觉得因为个人作业,将镜头对准一个弱势的家庭(仅父子二人)有些残酷。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被拍摄的家庭生活确实困难,而我们也很难满足对方被拍摄的目的­——帮忙宣传。

多数普通人尚且不同意被几个陌生学生当成作业来拍,更别提是有特殊情况的孩子。因为三人小组首先去和一家自闭症康复中心的院长沟通,由他权衡并帮我们沟通可能接受拍摄的家庭。而一些同意这种请求的,其目的大多是“帮忙宣传以寻求援助”。当生活因重大意外变得贫苦不堪、支离破碎,“家不幸不可外扬”也就成了其次。

当然,家中有自闭症孩子,也并非都表现出没有希望的惨状。家庭条件良好、孩子自闭程度不重、辅以持续的治疗康复,虽然无法(或极难)让孩子完全摆脱自闭,但能和他人进行简单沟通,掌握独立生活的本领,甚至学有一些技艺,未来仍需抱有期许才对。一些人或许知道,自闭症患者可能在某些方面有特殊天赋,而爱因斯坦也有轻度自闭症。但我们小组拍摄的主人公,他的生活条件确实像大多数人的刻板印象那样,而非我以上的种种设想。

说回“拍一种天意”,这体现在我们可以提前设置采访自闭孩子父亲的问题,了解父子二人的行程以确定某天是在家拍、去康复中心或者室外,而至于孩子会做什么,除了看某件事物时呆呆的目光,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大多镜头,都来自孩子无法预料的行为。我把这视为“来自星星的孩子”想表达的“天意”。好多年没有再回看那部片子,如果现在回顾,可能会发现一些不足,但当时小组三人真的很尽力去拍去剪,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也不辜负被摄者的付出。至于对父子的事迹做宣传以获得援助,在这里还是想说一声“对不起”。

上文所提,是从纪录片角度,回忆了自己仅有的一次拍摄体验。其实不管记录什么,拍摄期间多少都带有“天意”和不确定性。而另一件想起的事,来源于自己的家人,也是我看《吉祥如意》,听大鹏说“拍一种天意”时,最先记起的往事。

2016年1月,姥爷离开了。从查出癌症到最后,中间不到三个月。大半辈子抽烟喝酒,对身体的影响无需多言,只是当质变发生,才发现这种危害容不得生命在世上多半刻停留。

灵堂摆起姥爷的遗照,而这张照片是用我的单反拍的。准确的说,是从2015年春节全家福上截下来的。十几人的全家福,单独放大一个人的头像,效果其实并不清晰,但即使五年过去,这张有些模糊的遗照仍旧在纪念他老人家时使用,而没有另找其他更清晰的照片替换,就是因为母亲说,拍这张全家福时,姥爷的表情是笑的。

我总是勤于拍照,但羞于拍人,不论陌生人还是家人都如此。大学有了单反,可基本上没有大大方方给家人拍过照片。一方面对自己的拍照技术并无十足信心,另一方面因内心怯弱,从小到大也不敢在人群中大喊一声:“来,我给你们拍张照纪念一下吧。”但2015年有些例外。过年某天,除了有事的敏子,赵家人难得聚得这么全。午饭结束,一大家人在饭店大厅,拍下了这张重要的全家福。这或许是赵家人第一张大合照,为了更完整,琪子之后还将敏子修图到了全家福里。当时,杰哥的大儿子还尚在襁褓,至于小儿子,那就是后话了。

春节过去不久,2015年4月,赵家迎来了姥爷的70岁大寿。虽然并未做太大的张罗,但几位老姑全都聚齐,有空的亲戚也来了一些。父亲嘱咐我在这个重要的聚会上多拍照片,他总是这么说,我也被“逼”给亲人们拍了些。其中最重要的照片,就是姥爷姥娘和五位老姑的合影。

2016年再回首时,那2015年的两张照片:赵家人的全家福,姥爷和五位姐妹的合影,已成了绝版影像。谁都不会想到,直到十月初还一切如常的老人,随后就被查出癌症,又在短短两个多月后,辞别大家。这件事发生得太突然。

就像大鹏不会料想到,脑海中其乐融融春节团聚最终变成追忆姥姥的葬礼一样,我也不会想到,自己按下快门去记录的瞬间,不到一年竟成为怀念逝者的遗像。“拍一种天意”可能就是如此吧。

我该用心去记录生活中值得珍惜的种种事物,以及眼前的他/她们,或许此刻脑海闪过的记录念头,正是上天给我的示意。大大方方去记录,用心记录,这该是值得的。

祝你岁岁吉祥如意,人生不只四个春天。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22490.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