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2》影评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3-01-28 09:58阅读:
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2》影评

时隔4年,《流浪地球2》再度回归春节档。

这部流浪地球“前传”,在视效、美术和道具层面都取得了肉眼可见的进步。4年包含了疫情可能造成的工期停滞,“大国重工”的效率实在让人惊讶。据说幕后9成是中国团队,背后徐工这样的企业盘点一下也能列个清单。我想起一条微博:在三分之二坐满华人的新西兰影院,当《流浪地球2》的标识亮起,大家自发鼓起掌来。

20万字的世界观、2万人的通力合作,比较下来,《阿凡达2》是故事过于简单,而《流浪地球2》是想说的太多:太空电梯,空间站坠落,月球核爆,危机不断上演,三组人物平行交叉,各自推进;加上元宇宙、数字生命、人工智能……一堆名词术语划重点都来不及,信息量太大,内容就炸了,3个小时,令人感到枯燥疲劳。

以前学习拍剪,课后遇到老师说:特效不多不要紧,片子搞那么长干嘛?舍不得剪啊?其实就是基本功不行,没掌握好节奏。后来写配音稿,有句赞赏个人很受用:确实不丑!就像理发师,真“唰劲”(干净利落)!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说:Less is more。抓住重点,简明扼要,读者观众才能坐得住、看得进吧!

郭帆介绍,从创意到剧本,前期至少三轮调研,试片时会全程摄像记录每位观众的情绪曲线,根据反馈改定最终版本。也不知道试片观众的选取到底什么标准。

宗白华提出过“常人理论”,指出“常人的立场不等于‘外行’,口味与态度并不一定浅薄,不妨说,电影应该致力于打造的是一种中和的、平均的‘常人之美’”。电影本身,就是从少数人的奢侈品转变为大众产品,逐步走进千家万户的。

既然导演明白大部分国人的想象力和现代科技没有亲缘性,一直停留在生活层面,难以上升到宇宙高度,就得先科普通俗化,走群众路线讲故事。电影需要展示,而不是告知。如果到了需要中科院逐个翻译解释的程度,那就是书粉小众的狂欢,纯热闹而不精彩。

共同集体主义VS个人英雄主义,流浪地球的饱和拯救模式,具有反好莱坞式的特征。《流浪地球2》既保留了原著的宏大叙事,又极力强调情感认同,好像讲好中国故事,就完全等同于讲好英雄人物和家国情怀一样。有人提到“小人物群像”,小人物何必非得群像?这一点老谋子就玩明白了。

传统文化是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普罗大众绝非没有伟岸的力量、澎湃的共情,只是需要被正确地唤醒、点燃。铺天盖地,义正言辞,还事倍功半,真叫人灰心。可现实有这么一板一眼、正儿八经吗?

不妨少背负一点,放低姿态,先切中一点,切口小一点,切题深一点,聚焦一个主题,讲好一个故事,让最广大人民群众感同身受、喜闻乐见;工夫熟练、名声熟知后,再尝试多线程并进,自然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刘慈欣说,想象力是人类拥有的似乎只应属于神的能力。我却不觉得灵感是什么神来之笔,在于作者是否“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罢了。

这里,让我们再期待一下4月即将上映的《宇宙探索编辑部》。

物欲横流,进无止尽,人在精神上反而愈发疲劳,渴望返璞归真。如今国潮翻新,花样百出,而国人真正买账的“电子榨菜”,恐怕不是云里雾里、昙花一现的“四不像”,也未必是超越欧美、数一数二的酷炫技术,应该还是踏踏实实用心做的,经得起考验的,简单、大气、本质的好东西。



打开张艺谋、乌尔善、龚格尔、郭帆等人的履历,他们其实都不算正统科班出身的编导,中国电影教育也已经从早期的围绕演员、导演的单一培养模式,发展为录音、制片、宣发等多层次的专业教育。

进入扁平化的互联网时代,行业间的跨界颠覆成为新常态,职业跨界的“斜杠”比比皆是。随着个体力量的崛起,全科学习、全面发展不可或缺。“不想当医生的漫画家不是好段子手”——“小林老师”林帝浣的简介发人深省。

冯友兰说,对于理想有欲罢不能的执念,情不自禁为之呕心沥血,就能超越个体的有限存在、有限价值,有所创造。高手就是这样日复一日自发炼成的吧。

有一说一,《流浪地球2》是一部具有国际水平的、好看不好玩的科幻大片。

剧组里有北影实习生们专门记录各部门工作中的错误和问题,最终整理成一本厚厚的“错题集”。作为行业“探路者”,《流浪地球》团队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影视工业化制作流程,推动整个产业工业化水平的提升,背后的高强度付出,不能不为之点赞。只是从IP发掘-优质内容-产业品牌的路线发展还任重道远。

做事就做事,有空回望一下过去的自己,老盯着别人,浪费时间还容易西施效颦,只顾朝前发足狂奔就是了!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25352.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