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范文 >

电视纪录片《颜子》观后感范文汇总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11-15 07:40阅读:
电视纪录片《颜子》观后感范文汇总



卓冠贤科而高山仰止,体道入圣乃实至名归



一一观看《颜子》后感



             颜光兴 海南颜子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先祖颜回在孔门72贤人中排名第一,在孔子四配中排名第一,子贡对其有“闻一知十”的评价,勤勉好学、尊师乐学、殚精竭思,使其学问精湛,境界高超,成为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以“德行”尊享“复圣”之盛名。他“不迁怒,不贰过”待人宽厚,处事理性;他简居陋巷箪食瓢饮,却胸怀报国之大志,坚守自己的气节,知行合一践行着忠信仁义和礼仪规范;为我们树立起不朽的道德标杆。







   电视纪录片《颜子》巧妙地用“卓冠贤科”和“体道入圣”这两根主线,把散布的颜子思想言行串联起来,使颜回的思想发展、言行轨迹具有了脉络和体系。在老师眼里,颜回是好学的典范,是贫而不改其乐的君子。在同门嘴里,颜回是举一知十的智者,是践行道德操守的楷模。在国君心里,颜回则是深谙治国之道,却又隐而不显的贤达。《颜子》纪录片用生动详实的历史材料和客观权威的专家解读, 有条不紊地阐述颜子的生平、德行、学识、贡献。颜回精通《六艺》,德行第一,孔门十哲之首,是孔子最好得意的门生。但长期以来,人们仅仅只把颜回看成是箪食瓢饮、安贫乐道,好学深思、“不迁怒,不贰过”的德行高尚者,而忽视了他秉承孔子仁学的根本宗旨,心怀“安民”“安人”的远大的政治理想。颜回一生的政治抱负如他自己所说,“愿得明王圣主为之相,使城郭不治,沟池不凿,阴阳和调,家给人足,铸库兵以为农器。”即使国内没有战争,使社会和平安宁,百姓衣食富足。孔子听了后,大加赞扬说“伟大的士人啊!”足见颜回立志以孔子的“德治”“富民”“教民”的政治理想来治理国家,力图追求实现“社会大同”的理想。正值强国富民的新时代,我们要增强习总书记提出“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颜子》纪录片是历史性的纪念碑, 进一步奠定和巩固了颜子的复圣历史地位;《颜子》是 一部宣言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颜子的言论、 思想及其对儒家学说的突出贡献,为弘扬祖德、立身行事、 传承家风提供了珍贵的精神食粮。颜子的言行所体现的观点主张、价值取向等精神力量,构成颜子文化的原点和基核。家风来自家规,礼仪来自教化。宽厚仁德,孝悌仁爱,勤俭质朴,廉洁刚正,正是这些纯正的家风引领,一代代颜家人言传身教,守望相助,才使得颜氏家族更加兴旺发达,繁荣昌盛。我们将发扬颜子精神,践行家训,传承家风,以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感染身边人,做好颜氏文化的传播者,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懂礼仪、讲正义、善廉洁、知耻辱,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颜子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大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更是全民族、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和财富。

    



 

浅论“安贫乐道”的时代意义



颜大胜 广东省颜子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电视纪录片《颜子》以论语“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金句讲述颜回“安贫乐道”的故事。从中体现圣人孔子倡导“安贫乐道”思想,和对颜回安贫乐道精神的赞美。一时间引发人们对“安贫乐道”的热议。有人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旧时的农耕社会,讲求自给自足,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可以了;不过,到了如今的商业社会,物质极大丰盛,安贫乐道的思想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起码这个时代早就不再容许人们拥有“安贫”的想法了。用流行的话来说,人们追求的是“财富自由”,也就是有了足够的金钱,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才能享受现代文明所创造的成果。那么还要提倡“安贫乐道”吗?“安贫乐道”在新时代还有什么意义?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安贫乐道”的新时代意蕴阐析

新时代“安贫乐道”的核心思想仍然是乐道。古人将道、业与 “乐”字联系在一起,“乐道”之说为人定重,是因将乐字作乐于或喜爱解,将那道字作名词解, 体现了主体于其所事客体之心态。孔子关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之说也是这个意思。新时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贫”已非古代的形态,“道”亦非古代之含义,然而,其精神意蕴仍有相通之理。现代人仍须以“艰苦奋斗”为安身立命之本,但对于学习和工作仅仅有苦功还是不够,还需要精神的投入,有情感之寄托,有理想之追求,方可乐于斯,并得斯之乐,这就是新时代“安贫乐道”的意蕴。从这一意义上说,当代的“乐道”就是热爱和坚守自己从事的学业或工作。不断领悟,不断渗透,做到学有所得、思有所悟,注重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其实,“安贫乐道”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气节、是一种人生价值信念,也是一种境界。







(一)“安贫乐道”是一种态度

所谓态度就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安贫乐道”就是当事人在恶劣环境下对外界事物的内在感受、情感和意向,如道德感和价值感、对外界事物的“喜欢与厌恶”、“爱与恨”。如坚持个人追求真理的人文理想,恪守非义莫为的道德底线;讲良心顾廉耻,清正廉洁,不受灯红酒绿所惑,鄙弃“不义而富且贵”。如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道德感和价值感,也是鲁迅先生之立场。在人民面前,他痛恨那些“千夫指””的反动派,“横眉冷对”;他对待人民要象对“孺子”一样地为他们做“牛”做“马”,诚诚恳恳、老老实实地为人民服务。又如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等豪言壮语,这充分体现毛主席伟大抱负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还有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忘我拼搏精神;雷锋的"螺丝钉精神",自觉地把个人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去,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干一行爱一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等,这都是一种人生的态度。

(二)“安贫乐道”是一种气节

所谓气节就是指人的志气和节操,也是为了心中志向的坚守,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秉持心中的志向,不屈服、不低头、不言去。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无不展现了古哲先人不趋炎附势的气节。圣人孔子主张人要活得体面,“体面”包含对人格理想的坚守,对修养境界的追求;要乐以忘忧,心境平和。不讲礼义廉耻去追逐名利,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既失“体面”又丢气节。    当代人的气节则表现出时代气韵。做人要有志气,人穷志不短,面对挫折气不馁,笑对人生;作为读书人应当“士志于道”,专心致志研究学问,在治学态度上能长坐冷板凳,下沉潜工夫,不为物欲所惑;从业者就是坚守本岗本职,敬业乐业,忘我工作,咬定青山不放松,抱定对人类生存和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做出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事,提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理论观点,始终壮志凌云,决不为了私利而不顾廉耻,泯灭良心,贪污盗窃,坑蒙拐骗,吞嗟来之食而骄其妻妾。



(三)“安贫乐道”是一种人生价值信念

“安贫乐道”是一种人生价值信念的坚守,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人生价值信念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文化素养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安贫乐道核心在“乐道”,是指即便身处逆境,内心也会因为坚守志向而不会感到害怕,并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对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道德观的有独特坚守。如在恶劣的环境下能坚守心中志向,潜心学习、忘我工作,宁静致远,并以此为乐,以此为荣,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实现人生的理想目标。

当代人的“安贫乐道”体现出一种人生价值信念。二万五千里长征也是“安贫乐道”的最好例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心中志向,不顾身处恶劣环境,甘愿吃苦受累,出生入死追求理想信念。“两弹一星”功臣钱三强、邓稼先、钱学森、孙家栋等科学家以“安贫乐道”的精神,坚守信念,忘我工作,成就今天我国的综合国力,可见“安贫乐道”精神还是仰望星空的心志,也是一种人生价值信念。

(四)“安贫乐道”是一种境界

安贫乐道是一种境界,怀瑾握瑜,心若芷萱。所谓境界既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水平,也是自我修身的能力,即修为,人生的感悟。古人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代也很强调个人修养,周恩来说“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习近平总书记引典强调“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2018年7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中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同人民一起奋斗,同人民一起前进,同人民一起梦想,用一生来践行跟党走的理想追求。”
当代人的安贫乐道就是一个磨炼意志,修身自强的过程。修身的本质是一个长期与自己恶习和薄弱意志作斗争的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过程,时时检束自己的身心言行,并用诚心、仁爱、谦卑的情操、邪僻、狂蟒的外因和内惯。在艰苦环境中养成甘于寂寞,蔑视困难,以苦为乐的品格,锤炼坚定信念的意志;在学习和工作中修养淡泊名利、埋头苦耕、求真务实、为理想目标而奋斗的情怀。







二、“安贫乐道”精神的新时代价值

“安贫乐道”核心思想是乐道,而不是乐贫、守贫。“安贫”并非安于贫困,而是以平和之心态正确对待自身的环境;换言之,“乐道”就是以坚守自己的信念和从事喜爱的事业为乐趣。“安贫乐道”不是拒绝富贵,死守贫穷;不是越穷越光荣,而是在恶劣环境下,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安排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平和的心境,快乐地从事自己心仪的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今天“安贫乐道”精神的新时代意义在于涵养人们乐学善学、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优秀品德;涵养人们坚定理想信念的意志;涵养人们戒骄戒躁、宁静致远的作风,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志气。

(一)涵养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安贫乐道”精神实质是保持平和的心境,快乐地从事自己心仪的事业,涵养着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职业道德。表现在有巩固的专业思想,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持之以恒;有强烈的事业心,尽职尽责;有勤勉的工作态度,脚踏实地,无怨无悔;有旺盛的进取意识,不断创新,精益求精;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忘我工作。而“敬业”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及学习负责的态度,是公民的重要价值准则,也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一个人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担任什么职务,都应该用辛勤的劳动和扎实的工作践行敬业这一朴素而崇高的美德。“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行为层面的行为要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尤其需要大力倡导敬业精神,引导人们恪尽职守,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如我国有近300万名扎根基层的乡村教师“安贫乐道”,爱岗敬业,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以他们的忠诚与善良,默默无闻地为孩子铺好走出大山的路,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上讲话中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就一定能够建设好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筑牢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一往无前的思想基础。”由此可见,“安贫乐道”精神在涵养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好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涵养坚定理想信念的意志

“安贫乐道”是一种人生价值信念的坚守,“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为乐;表现为对一种生活、 一种理想、一种理论或一项事业深信无疑 ,坚定不移,执着追求,并为之实现而勇往直前、努力奋斗的思想、精神和行动。而所谓理想,就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在我国古代,理想也被称为“志”。古人很重视理想,即使到了贫无立锥之地,也要恪守“人穷志不穷”的信念,坚持他们的理想。古人为何如此重视理想呢?因为理想是沙漠中的绿洲,是黑夜里的灯光,是吹响生命的号角。诗人流沙河曾经说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失去了理想,生活就会失去光彩,生命就会枯萎。有了理想,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生命就会闪光。“‘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从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知识爆炸、信息革命,多少年,多少代,多少志士仁人都有着崇高的理想。

今天,中国人民的目标理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然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又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而坚定理想信念是成功的关键。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而安贫乐道”以坚守人生信念,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人生境界是其根本所在,弘扬“安贫乐道”精神,对于涵养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信念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三)保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作风

“安贫乐道”就是在恶劣的环境下坚持热爱和坚守自己从事的学业或工作,表现为不怕艰难困苦,坚韧不拔地学习和工作,英勇顽强地去战胜困难,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努力向上,永不松懈;这也是人们常说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表现,二者异曲同弓,一脉相通。回顾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毛泽东同志将其高度概括为“我们的政治本色”,只有艰苦奋斗才能成就伟大事业。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继续高歌猛进之际,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七届二中全会,研究夺取全国胜利以及筹建新中国事宜,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胡锦涛同志曾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也在西柏坡发表讲话,再次强调"两个务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努力践行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指出“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并强调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保持艰苦奋斗,不仅意味着在物质层面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更意味着在精神层面保持着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思想态度。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安贫乐道——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的缩影,成为激励人们持续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长征中,仍需保持“两个务必”。显然易见,弘扬安贫乐道精神对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四)克服浮躁心理和趋功近利的镇静剂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一些人想入非非,追逐名利,盲目攀比,急功近利,妄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而从来不愿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 也不愿艰苦奋斗,用汗水去赢得荣誉,造假欺骗,学术腐败;眼高手低,还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有的人富不起来就盗抢,有的贪污受贿;有的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妒忌同学考上博士也要杀死;有的大学教授达不到所求就出走他它国;近些年功利主义与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毒化着中国的学坛和大学讲坛。教授变成了商人,求真、求精的大学精神缺失,原始创新能力薄弱,缺乏领导世界科学潮流、开拓全新研究领域的一流成果;在人才培养上,许多大学抱有功利主义人才观,片面注重人力资源“开发”而非人才“养成”,“冒”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钱学森之问。在学术风气上,一些学者急功近利,搞研究奉行“速决战”甚至“闪电战”,无心“持久战”;热衷“出场率”,远离“冷板凳”;作风漂浮,揠苗助长,甚至出现寻章摘句、造假抄袭现象;忘掉了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的使命;在“国学热”中,也出现日趋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抱着功利主义的目的,用实用主义的方法诠释诸子百家之学,断章取义,随意敷衍、杜撰,乃至用野史趣闻来篡改正史,严重毒化了学术界的科学、严谨的学风和气氛。凡此种种,究其主要原因,都是失去了信仰、信念、信心,缺乏安贫乐道,宁静致远品行的表现,灵魂深处不知何为善恶,何为坚守,何为奋斗,何为道义;心目中没有国家、没有他人,唯我独尊,唯利是图,活着就像行尸走肉,十分危险!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鼓励科技工作者专注于自己的科研事业,勤奋钻研,不慕虚荣,不计名利。”弘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以及潜艇之父黄旭华、水稻之父袁隆平、诺贝奖获得者屠呦呦、解放军挂像英雄林俊德等等,他们都是信仰信念坚定,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的仁人志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信仰是大海航行的灯塔,信念是破浪前进的引擎,信心是迎风蓄力的风帆”。“安贫乐道”在于修养身心,坚守信仰信念,是克服浮躁心理和趋功近利的一服镇静剂,以此坚定人们的信仰、重塑人们的信念、重拾人们的信心,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三、“安贫乐道”精神在新时代的弘扬与传承

中华民族在形成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充满智慧的哲理和深刻完备的伦理,“安贫乐道”就是中国古代几千年来的一个理想精神,是以颜回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人生最高境界。“安贫乐道”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在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与升华。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因而,“安贫乐道”精神必然成为其中应有之义。
(一)弘扬“安贫乐道”精神,涵养公民道德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弘扬“安贫乐道”精神的重要价值就在于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在弘扬“安贫乐道”精神中深入了解孔子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背景和倡导“安贫乐道”的思想内涵;正确理解“安贫乐道”的精神实质,以此激发人们形成善良职业道德意愿和情感,从而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革除那些意志漂浮、悲观自弃、怨天尤人、眼高手低、急功近利、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缺德的行为和杂念;纯正思想,立德修身,养成坚守信念,执着追求,忠于职守,乐学敬业,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品格和作风,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使“安贫乐道”的精神转化为亿万群众的行动实践,成为涵养公民道德素养源动力。
通过弘扬与践行“安贫乐道”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公民道德素养,以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以公民的道德素养为体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新时代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走进新时代,我们通过弘扬“安贫乐道”精神,涵养公民道德素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
(二)准确理解“安贫乐道”核心思想,转化为坚守核心价值观的理想信念
孔子之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为什么颜回在相对贫寒的处境中,却可以不改其乐?他为何而乐?他的乐肯定是获得知识之乐,追求真理之乐,体悟实践道德境界的修行之乐,也就是求道之乐,这种精神充盈升华之乐确实是超凡脱俗的,是凡夫俗子很难理解的智慧境界。这种精神已成为儒家精神版图上相对特殊的观念指向,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路标。
“安贫乐道”核心思想是乐道,而不是乐贫、守贫,不等于安于贫困、满足于现状。追溯历史上,许多隐士们都是贫困潦倒的,居陋室、家徒四壁;难自给、箪瓢屡空;穿布衣,甚至短褐穿结,想痛饮一番,还借酒销愁又几千……然而,他们都能“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们宁愿不为五斗米折腰,去安贫乐道,为什么呢?是他们贪恋家乡美味吗?是享受田园美景吗?不是,他们不是不为国家做贡献,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哀。一个压抑人才的时代,有才能的人屡遭贬谪,所以他们安贫乐道,诵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有才能的人怀才不遇,于是他们“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所以选择了一块宁静的地方,甚至想找一个桃花源,与世无争、洁身自好、修身养性、安贫乐道,提升自己的品德,物质上再匮乏也不会觉得贫穷。在那个时候,这种安贫乐道是高尚、乐观的。穷则独善其身,且身在陋室,亦可心怀家国,他们把这理想的精神品质传承下来。当今社会主义中国繁荣昌盛,人民当家作主,人们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幸福安康;在实现人生理想的广阔天地里自由平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当下,我们的祖国正在发展中,经济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我们不能“安贫”,但我们要“乐道”,我们要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精华,将“安贫乐道”的精神转化为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和信念。哪怕环境很恶劣,你今天很困难,也不要悲哀。重要的是坚定理想信念,学会直面困境不气馁,奋力直追不停步,不论身处什么绝境,都不能熄灭心中那团火,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坚信只要心中有阳光,现实就必然会有彩虹。
毛泽东主席说:“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我们要像屠呦呦那样,以“安贫乐道”的精神乐观对待困境,正确对待荣誉。没有博士头衔、没有留学背景、没有院士头衔,仍坚守抗虐疾救万民的初心。她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不止,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新时代下的“安贫乐道”重在乐道,我们要准确理解“安贫乐道”核心思想,在思辨中弘扬和传承,将“安贫乐道”精神转化为坚守核心价值观的理想信念。
(三)弘扬与践行“安贫乐道”精神,做新时代的文明子孙
“安贫乐道”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要认真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安贫乐道”精神在新时代我们要理直气壮继承和弘扬,采取兼收并蓄,古为今用的态度,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重在“乐道”上做文章,以“乐道”的精神涵养人们坚定理想信念的意志,涵养人们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涵养人们戒骄戒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志气;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造培育新时代文明公民的思想武器。
颜氏后裔在弘扬和信守颜回的“安贫乐道”精神中,应当义无反顾,先人一步,要以崇敬之心深入地学习,原原本本地学,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真正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并将其内化为颜氏家族的家风;每个颜氏子孙要将弘扬“安贫乐道”精神作为弘扬祖德、传承家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义务和责任。“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育人者要先受教育,颜氏后裔首先应当成为弘扬“安贫乐道”精神的先锋,传承“安贫乐道”精神的忠实践行者。每位颜氏后裔在向外宣扬“安贫乐道”精神,让他人信服时,首先得自己信服;让他人有情怀,首先得自己有情怀,有文化建设担当。立身行事从我做起,将弘扬与践行“安贫乐道”精神作为自觉行动,坚定信仰信念,宁静致远,求真务实,不畏艰辛,自强不息,讲良心顾廉耻,清正廉洁,做新时代的文明子孙。“‘安贫’传家远 “乐道”继世长”。

(四)立足创新实践,科学地弘扬“安贫乐道”精神
颜回的“安贫乐道”精神传颂数千年。然而,过往弘扬过程中存在对其价值与功能、内涵的感染力、历史的影响力和未来的延续力认识不足的问题。对颜回的“安贫乐道”精神挖掘不深、诠释不透、宣传形式单一。往往从《论语》到《颜氏家谱》,从书本到唱本;人们只为孔子褒奖颜回自悦,不为挖掘其价值功能思考;未能脱胎“家族”走向社会,未能从‘古装’转身现代;弘扬“安贫乐道”精神收效甚微。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不忘传统,立足当代,面向世界和未来,对“安贫乐道”精神用创新的模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首先,我们要树立创新理念,用新时代的观点诠释其内涵及其时代意义,对其表现形态、形成的途径等进行科学汲取与合理消化,使之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特色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是思维创新,用创新的眼光去挖掘“安贫乐道”的精神内涵,赋予新时代的生命力,塑造现代版的“安贫乐道”新典型。三是形式创新,通过多种载体,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习总书记说:“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如大型纪录片《颜子》就是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形式创新的典范。它掸去历史的尘封,挖掘出颜回安居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的求道故事。利用影视手段,在跨越时空的纵横中对比,通过一流学者的解读,带观众走进颜子伟大思想世界的时光隧道,感知颜回的德行魅力;带人们体悟颜回的存在意义;从颜回身上找到不计事功,专注于追求道德理想和知识真理的“原儒”精神。第四是要创新弘扬和传承的途径与方法,让“安贫乐道”精神走出“家”门,走进社会,走进网络,走进图书,走进故事会;让“安贫乐道”典型走出社区和乡村,走出校园和科研院所,走出各行各业;使“安贫乐道”精神妇幼皆知,人人可学,使“安贫乐道”的模范典型成为新时代的英雄。通过创新实践,从多形式、多视角、全方位地展现“安贫乐道”精神内涵,使人们对“安贫乐道”精神看得见,摸得着,悟得到,入心入脑。“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言而喻,只有立足创新实践,才能更好地弘扬“安贫乐道”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安贫乐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与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一脉相通。进入新时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安居乐业,综合国力日益强盛,但“安贫乐道”精神不能丢,在新时代弘扬和践行“安贫乐道”精神,坚持文化自信,促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将放射出新时代的万丈光芒。               





                 电视纪录片《颜子》观感



                  颜妮丹  湖南长沙



静下心来,一百分钟的时间,看完纪录片《颜子》,此刻心思潮涌。感谢《颜子》编剧组,如此,才更深刻地了解到颜子文化传递了几千年的民族精髓,而我身上流淌着的祖先的血液,让我更加觉得神圣无比,这才理解我们平时所说的“我姓颜,我骄傲”的真正意义,而现在念及这句话时,不禁已湿润了双眼。

先宗颜子是孔门“四冠”之首,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他的情操,他的品德,他的言行举止,堪称国人的楷模。颜子文化是中华国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继承颜子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习和继承颜子文化,就要像颜子那样身居陋巷,心怀天下,吃得苦,耐得劳,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智慧;

学习和继承颜子文化,就要像颜子那样以孝为本,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孝父母,敬师长,睦兄弟。仁德为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学习和继承颜子文化,就要像颜子那样不断检点和修正自己的言行,人非圣贤,岂能无过?但力求有错就改,“不二过”,不重犯同样的过错。做遵纪守法的优秀公民。

学习和继承颜子文化,就要像颜子那样有“闻一知十”的刻苦好学精神,颜子精通礼、乐、射、御、书、数等“君子六艺”,射箭时曾连中三次鸠心而让孔子称赞,这都是与他平时刻苦练习离不开的。

看过《颜子》纪录片,使我们对颜子的精神风貌,人格品德,言行举止等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我们是惭愧的,只有不断修为,才能对得起先宗留下的优秀传承;我们是幸运的,拥有太多的历史底蕴、文化瑰宝;我们是骄傲的,继承了备受历代君王尊重的颜子之姓。我们颜子后裔应以先宗为榜样,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做一个新时代的有用人才,为继承和发揚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fanwen/20981.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