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范文 >

纪录片《爱的生态学》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6-30 09:48阅读:
纪录片《爱的生态学》观后感
观影者:芹、灵、明、娜、如果、包、蘑菇、月月、朱朱、瑜

主持人:婷

时间:2025年5月23日

地点:林间小院

婷:有没有人想分享一下感受啊

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电影最后那句话。他(萨提斯)说人跟种子一样,种子要放开自我跟大地结合起来,它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我就想到平常我们都会说个人要怎样发展自己,怎么获取资源,但是就没有想到把自己放掉,然后融入到整个社会里、群体里。

婷:就是信任自己、信任别人、信任周围、信任这个环境,是这样吗?

瑜:就好像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一个群体。

芹:他(萨提斯)刚开头说的朝圣者跟游客的那个关系。就是你想以怎么样的角色进入这个世界。我刚开始以为这个电影是关于农业知识、怎么样去实践这个农业的。但其实它是更高的一点的,是关于怎么去看待生命。

最后那句话挺打动人的,就是那个种子怎么可以跟这个社会融为一体。

明:我觉得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表达。刚开始一个学生提问,他在舒马赫学院的时候感受到在学院里的生活是个泡泡,当有一天回到现实世界,它怎样面对碰撞、怎样去落地?

婷:电影里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萨提斯)说从你自己做起,你活成你想要的生活,你想要的样子。去做、去行动。

蘑菇:我最有感触的是be the change。

舒马赫的学生在问他(萨提斯)那我出去之后该怎么办?他回答“你需要成为改变的本身,你只要把你自己做好就行了,你成为你想去宣扬的那个世界里面的那个人。”甘地也说“当你想要去改变世界的时候,你先成为改变本身。”

影片后面也提到,他(萨)说一些总统在表达一些话的时候,其实他自己应该看看他做的事到底跟他说的话是不是一致的。

我就觉得这个其实是最打动我的一个点,也是我自己的生命历程中我改变的那个点。之前我可能会去宣扬一些我觉得世界应该是这样的,我们很美好的生活应该是那样的,我们应该有什么关系。因为我之前也做教育嘛,然后之前做教育喊的那些口号,把我自己都感动了。

直到有一天,我被一个朋友影响。我的朋友他一直在做一些所谓的创造社会改变社会的事情,但是当他扪心自问“你觉得你真的改变影响了多少人”的时候,他反问自己真的有对别人产生任何影响吗?他觉得自己好像只是喊了一些口号,发动了一些所谓的刺激大家神经的活动。他当时发起的活动,甚至引起了公益界的注意,各种数据流量都很漂亮,但他把自己搞得非常的疲惫。就是他宣扬的那个东西,他自己也没有成为那个样子,反而变成了更糟糕的人。

然后我突然就回望我自己,我觉得我好像也慢慢的变成一个非常没有内在能量的人。有一刻我就觉得应该静下来,是时候去过一种内在和外在一致的人生了。

虽然这条路很苦,甚至在别人看起来,你好像在计较一些很微小的东西,但是对我来说就是很重要。你所表达的东西,是不是在你每个生命的过程中、在你做任何决定的时候、在你想象的时候,它都是那个样子。然后我现在就过上了这样的一个很缓慢、很笨拙,但是却很踏实的人生。包括跟你们学习在土地里面,我也是在一次次地经历不耐烦和不信任。“这种子真的能活吗?都这样了。”但是慢慢的它给了我惊喜,我也慢慢的变得不一样了。

我也看了《美而简》那本书,这次再看电影,因为是本人的讲述,我会觉得很不一样。《美而简》里面,他(萨)也说了自己的逃生之旅,说了他去奔波找土地,包括他去徒步和宣扬和平,然后还有他跟他妈妈的那一段,其实都有文字的书写。但是今天听到这些的时候,我还是会觉得好伟大就是很想让自己的人生也是这么的丰盛的去活着。

婷:谢谢你这么敞开的跟我们分享这些。每个人都可以活出他的那份丰盛:心里有一个笃定,然后跟着去做。

包:他(萨)说去朝圣时上师给他的两个武器,不带钱是为了让他能跟人发生关系。

今天中午还跟一个朋友聊到这个,他问我“钱是什么,怎么看待金钱”。他说“钱是这个世界对你的努力的认可”。其实对于这一点我也有疑惑。

婷:他(萨)讲他徒步那段那段经历的时候,他的上师说:“如果有钱,你就只会去住旅馆吃餐馆,这样的话你跟这个社会是不会发生任何关系的。但是当你没有钱的时候,你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然后你要对别人有信任。”他当时的书里也写了,他第一个去的国家是巴基斯坦。印度跟巴基斯坦的关系非常敌对,所以他当时去那里的时候,他朋友就很担心说要送给他一些吃的,这样他去到那里就不至于没有吃的。但是他没有接受,因为他听从了他上师的建议。当他一踏上巴基斯坦的领土时,他得到的并不是别人的敌意,而是别人对他的欢迎,这就是他这种全然的信任带来的。

我觉得可能你相信什么,你就会接收到什么吧。

然后刚刚说到钱这个事情,我想到我最近在看的一本书《种菜种花种春风》(此书的中文翻译有点糟糕),英文名《animal vegetable miracle》。这本书讲的是作者是怎样过一种自己相信的生态生活。但它又不只是描写生活这么简单,它对生态生活这件事有更全面更深度的一些看法。当时看了这本书后,我萌发了一个想法,“尽量减少自己的花费。”也就是在购买前多想想。我想尝试通过减少自己的消费,最终减少金钱对我的控制。书中减少花费的方式就是尽量自己生产的同时,最好只购买当地生产的应季作物。

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一个星期里能不能尝试一天完全不用手机。没有手机真的会不方便很多,但是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下不那么方便的生活。

如果:我看到一段我还蛮喜欢印象深刻的:他(萨)说右手是世界,左手是自己,双手合十就代表你跟自然链接。然后我就发现在市区里面我会觉得很闷,可能是因为我们缺失了自然。

像我们父辈啊那个时候和自然的那种链接。我妈前段时间发了一段的视频给我,是乡野里的声音,还有布谷鸟的叫声。他们那个年龄的人跟自然链接是很紧密的,我们现在已经越来越远。即使是我在这个村子里面,其实也还有很多我都不知道的东西。

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多需要我们去关注的东西(欲望),还是那些我们内在的东西更重要,就需要自己去分辨了。就像他(萨)说的,我们可以跟蜜蜂学习,也可以跟树木学习。但当我们被很多欲望占据的时候,我们是看不到这些的,我们跟自然是断开链接的,我们其实不是一个完整的自己。

我觉得我们生在地球上,一定是在跟自然链接越紧密的时候,才能更感觉到我是站在这片土地上,而不是一个被欲望、恐惧、迷茫等占据的那样一个人。

婷:你说这个的时候,我就想起我在地里干活的时候会很投入。而且在地里干活久了人都会变得踏实起来。

我很多年都没工作了,刚开始的时候还会经常问自己“我的人生价值是什么。我可以做些什么有价值的事情……”但是这两年因为慢慢喜欢上种地,跟土地在一起的时间多了,自然而然地就没怎么再想过这些问题了。每天睁眼醒来就去做每一天要做的事情就行了。

我感觉自己可能变得稍微踏实了一点吧,我希望能够像树一样把根扎的更深一点点。

我又想到他(萨)说:“要心怀正念、慈悲、慷慨地去做事情,即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它都会发光。”

蘑菇:我觉得他在倡导美而小的一些微小行动。他这样说的时候我就在想“我做饭的时候也在发光”。

朱朱:他(萨)一直说要做好自己。

如果拿做饭做比喻的话,就是在做饭的过程中,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做好做饭这件事。当我把饭端到饭桌上的时候,可能有人欣赏有人吐槽,但那些都不是我所期待的,我就把我做饭的这个过程做好就行了。

就有点像你说,我要搞一个什么农场之类的,我在很认真的做我该做的事。当我把这个事情做了之后,我会吸引什么样的人来,或者不吸引什么样的人来,这些东西自然而然的让它去发生,我真真正正的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没有太多的期待。

他(萨)一直说我们要和平,不要发生战争,不要发生争吵。其实为什么会发生战争,为什么会发生争吵,因为有很多欲望在里面。

而且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有时候也是很搞笑。假如说我是火(风火水土四相),他是水。有时候我(火)看到他(水),我就看不顺眼,因为他太慢了。我要求一个水的人要像我火一样,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就是生命的个体性,他就是这样子。但是如果我想让他像我一样,那么问题就会发生,争吵就会发生,矛盾也就发生,战争也可能会发生。

我们尊重大自然,我们也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和每一个个体。互相尊重彼此,也就是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

婷:其实你说这个的时候,我想起昨天,我拿到这部纪录片时先看了一下,发现画质不太清晰,当时我心里就不舒服了“主办方怎么事先没和我说画面不够清晰这件事啊(因为投影画质不清晰对观影效果会有影响)?”然后我的心里就升起了一种抱怨的情绪。可能也是因为我对这部影片有期待,觉得它应该会比较完美。

现在想来就这么小的一件事情,在我的心里都会产生这些愤怒和抱怨,可想而知,这个世界为什么会这么混乱了,因为这个世界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呈现。

说这件事,并不是要否认抱怨和愤怒的情绪,而是要对自己有觉察,去看到自己内在的这些发生,尽量的对自己有觉知,这样情绪就不会一直堵在那里,而是流动了起来。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fanwen/32088.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