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1000字 >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14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3-08-01 08:28阅读: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整体看起来让人感觉很沉重,全片几乎都是黑白色调,也是向历史事件致敬,有些场面非常触目惊心,或许黑白屏幕更能让人清楚意识到这是曾真实发生的,悲剧气息也扑面而来。

故事背景是二战德国入侵波兰,犹太人遭到无辜迫害。最开始是与非犹太人隔离开两个区,由此犹太人所有的身份就此丢失,全都变成了“犯人”,任由德国纳粹摆布甚至枪杀,毫无还手之力。随着战场的火力越发猛烈,德国军官已经不满足于将犹太人划分隔离区,而是要灭绝整个犹太种族。随后,大批大批的犹太人都被火车运往各个集中营,进入奥斯维辛集中营就像迈向了“死亡”,迎接他们的将是毒气营和大屠杀。在集中营里,所有犹太囚犯都在冰天雪地里穿着单薄,在德国军官的监视下干活,稍有不慎就会被一枪毙命。

电影并非犹太受害者的影片,而是属于辛德勒和1100多名辛德勒犹太人幸存者的影片,这也从一场悲剧当中反映出些许人性的光辉,更为让人动容。辛德勒也并非一开始就是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他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在德军入侵波兰前,他作为间谍,为德军侵占捷克的多个交通要塞提供了重要信息。来到波兰,起初他只是想要发战争财,在这场混乱中他装扮成一名富商的样子,取得德国军官的信任。他随后建立了搪瓷厂,利用波兰犹太富人的艰难处境,跟他们达成了不平等协议,让犹太投资人对搪瓷厂进行投资。因为犹太人相对来说用工成本很低,他又招了犹太人作为工厂员工。由此他的搪瓷厂做得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随之而来的是,人们都称他的搪瓷厂为“犹太避难所”。但后来所有犹太人都要被火车运往集中营,他工厂里的所有工人也不能避免。有一幕非常触动人心的是,他在山坡上向波兰街道俯瞰,看到一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她是那么单纯无辜,像个小天使一样,在慌乱的人群中漫无目的地走着,而就在她的身边有一群犹太人正遭到群体枪杀。这预示着辛德勒内心的良善就在这一刻被触发,他决定救出工厂里的犹太工人。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他又获批建了一个军用弹药工厂。工厂1100多名员工的名单就是影片名中的“辛德勒的名单”,这些工人最后都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中幸免于难。辛德勒给的钱越多,在名单上可以写的人名就越多。这间生产弹药的工厂,在营业的大半年时间里,没有生产出一颗符合规格的弹药,辛德勒将所有积蓄都拿出来额外购买军备交差,并维持工人们的日常生活,直到战争结束。辛德勒终于家财散尽,却获得了所有幸存者一辈子的感激。到最后一天,他在逃亡前面对所有犹太人的感谢时崩溃大哭,仍不停说着“我应该可以救更多人的”。
图片
或许在当时的境况下,有良知的人都会伸手救援。在残酷的战争年代,人性的良善和丑恶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正是因为邪恶充满了整个荧幕,才使得人性良善从裂缝中透出的丝毫微光,显得那么耀眼夺目。影片中有台词的角色其实都是辛德勒名单中的人,最后都得以幸存,这部以幸存者为视角的电影也展现出了集中营中令人动容的场景。但对于那些未能幸免于难的芸芸众生而言,这仍然是一场不折不扣的世纪大悲剧。




活出生命的意义


看完电影后,那种悲伤无处诉说的感觉如鲠在喉,久久不能消散,这时恰好看到一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是著名心理学家维多克·弗兰克尔,他就是纳粹时期大屠杀的一名犹太人幸存者。正好他也以幸存者的视角再现了集中营当时惨绝人寰的状况,并通过此书介绍了他所研究的意义疗法。



在纳粹集中营幸存已经是万幸,幸存者的自述经历可谓是珍贵的资料。用作者的话说,他的人生意义就是帮助他人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通过叙述在纳粹集中营中的观察,深入洞悉了到底是什么让濒临死亡的人仍能拥有生命的意义。

犹太人在集中营的生活要么是死亡,等待他们的是可怕的毒气室,要么是穿着单薄的衣衫在冰天雪地里不停干活,毫无缘由就会招来一顿毒打,稍有不慎就会被枪杀,每天的食物只有一小块面包,晚上只能挤在狭窄的上下铺里,疲惫得倒头就能睡着。书中提到“囚徒对集中营生活的精神反应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阶段:收容阶段、适应阶段、释放与解放阶段。”第一阶段的症状是惊恐,“不忍目睹别人被罚示众,也不忍目睹泥潭里一排排的囚徒在皮鞭的威慑下来回走几个钟头”。第二阶段情感已经麻木,冷漠、迟钝、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眼睛不再躲闪,看到什么都只会呆呆地站着不动”。由于囚徒的情感缺乏,“对大多数囚徒来说,保证基本生活和谋求生路是他们努力的最终目的,与此无关的任何事情都可以被忽略。”即便如此,在身心受到压迫处于原始状态的情况下,作者仍观察到“深化人们的精神生活是可能的。”精神生活丰富且内心敏感的人身体更弱,但内心受到的伤害会小很多。“他们能把恶劣的外部环境转化成内心丰富自由的精神生活。”

书中讲述了作者在集中营时身处绝境的经历,在黑夜的雪地里被枪托驱赶着前行,寒风刺骨,双脚疼痛,而作者的思想停留在了妻子身上,想起她如阳光般的微笑和鼓励。“忽然间,我一生中第一次领悟到一个真理,它曾被诗人赞颂,被思想家视为绝顶智慧。这就是: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我理解了诗歌、思想和信仰所传达的伟大秘密的真正含义:拯救人类要通过爱与被爱。我知道世界上一无所有的人只要有片刻的时间思念爱人,那么他就可以领悟幸福的真谛。在荒凉的环境中,人们不能畅所欲言,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忍受痛苦,以一种令人尊敬的方式去忍受,在这种处境中的人们也可以通过回忆爱人的形象获得满足。我生平第一次理解这句话‘天使存在于无比美丽的永恒思念中’。”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而弗兰克尔研究的意义疗法就是通过三种方式来发现生命的意义:“(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第二种方法更进一步的解释就是“通过体验某种事情——如真善美——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去爱某个人。”

作者还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悲剧性的乐观主义”,即面对“三重悲剧”包括痛苦、内疚和死亡时,仍有最重要的第三个途径:“即使是处于绝境的无助受害人,面对无法改变的恶缘,仍能自我超越,并且以此改变自己。他能够把个人悲剧转化为胜利。”他认为积极的态度有助于成就生命的意义,“积极的态度既可使人备感快乐,也能使人经受苦难和挫折”,无论是“滋养内心的自由,拥抱自然、艺术、诗歌和文学之美,感受对家庭和朋友的爱”,还是其他简单的快乐都能赋予生命意义。同时他还强调个人选择的自主性,“一个人不是万物中的一物,物是相互决定的,但人最终是自主决定的。他现在成为什么——在天赋与环境的限度内——都是自主决定的结果。”


影片和书籍里所呈现的纳粹集中营让人触目惊心,很难想象在那样一个看似毫无生还希望的地方,如何才能有坚定的信仰活下去。可事实是,仍有人能幸存。除了对家人深深的爱与思念,作者在刚进入集中营时,未完成的意义疗法手稿便被没收,他始终带着要完成意义疗法书籍写作的信念,用尽一切方法让自己活下去,坚持到了最后的释放时刻。

曾有人说“生活本来就是苦的”,人生并非坦途,一路坎坷不断,山峰一座接着一座等着我们去攀登。那为什么还要继续活着,去迎接这些荆棘密布的挑战呢?或许就是心中所追求的意义,犹如灯塔一般指引着我们向前,对实现人生意义的渴望足以让我们披荆斩棘,直到生命的终结。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26369.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