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8-05 11:12阅读:
次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看题目你或许想到了,周末,我去看了南京照相馆。
先说结论:1-10分,我给7分,值得看的电影;
下面讲电影和感受,想到哪说哪里。
第一幕是恐惧
外族入侵,敌兵压境,困守孤城,1937年冬天的南京几乎叠满了恐惧的buff;
敌兵压境,随时城破先放一边,大家不要把抗战简单的理解为人与人的战争,这里很鲜明的特点是外族入侵,所谓外族入侵,就是完全不同时空、地域、习俗、秉性的人打的征服站,征服是第一位的,征服最便捷的途径即是恐吓,使用极端手段让本地族群屈服;
另外的一个问题是,因为是外族,所以没有情感链接,很容易不把人当人,各种施暴手段很容易的让他们疯狂,并不觉得对方是自己的同类。
当然不是每个异族人都是如此,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主导,加上岛民长久的变态压抑心里,日本人本性或许卑劣;
我一直以为自己很能“感同身受”我喜欢代入,当我代入到当时的南京守军,代入到南京市民,我首先感受到了恐惧,未知的恐惧,又随着恐惧的未知让恐惧螺旋上升,蔓延全身;
第二幕是逃亡
日寇进城首先是杀戮,杀戮加重了恐慌的空气,出城的人群里有男女老少、士农工商,还有士兵,坦克车,坦克车上挤满了人,人群里有个爸爸努力的托举着女儿,把女儿托举到坦克车上,瞬间就被人群拥挤的隔离开了,如果是以前,我会不太理解,坦克车不是更大的目标吗,日寇的飞机不是更容易看到坦克吗?这样挤散了,小小年级的女儿怎么办?不是要吃更多苦吗?
记忆忽然闪现,高中的一个暑假,我正在家里睡觉,突然被妈妈摇醒说了句全村的人都跑了,你赶快搭邻居的车跑吧,我还没完全睡醒,迷迷糊糊的
被妈妈推上邻居家的农用三轮车,一路上哒哒哒哒的发动机声中我才弄明白事情的原委---我们县有个辐照厂,然后传说钴60产生了放射性污染,所以要尽快离开,至于我妈妈没走是传言说放射性物质对年轻人的生育功能有很大影响,但或许也有别的因素,因为从别人的讲述和传言来看,大家完全不知道具体的危害是什么,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生命危险,我一直在说,未知是使人恐惧的,所以少部分人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家,大部分人在“逃难”的路上。
有过上面经历的我,就不觉得奇怪了,那个父亲看不了那么远,只是觉得坦克车更结实,走的更快,女儿以后的生活他也无暇顾及了,就像坠崖人看到草也要抓上一抓的;
除了逃难的人还有个别绣日寇国旗的,所谓带路党,无非如此。某种程度上我理解这部分人因为恐惧做的选择,但我不能替前人原谅,他们也不配原谅。
第三幕是炼狱
日寇进城之后南京即成炼狱,各种虐杀、强暴甚至各种杀人比赛在不同街区上演,电影在这方面相对克制,没有详细的刻画,只是给了一些晦暗的镜头
但即使如此也能窥见日寇当年行径的残忍暴虐。而在第一波极限的恐惧压力过去后,人们也开始理性,思考自己改怎么坚持,怎么斗争。这里顺便提一句,人在极限的压力/情绪下,尽量不要做选择,尽量让自己安静下来;
再有就是所谓侵略者的“人性”部分电影为了所谓全面性,会鼓吹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战争时期日寇国内也有爱好和平的国民等等,但这种现象或许有,但是不多,当整个国家被军国主义裹挟时,人的作用十分有限,且很多所谓的人性也是建立在自身优势地位下的一种极具表演性的行为,更容易产生,你看看,别人是怎么对你的同胞的,我是怎么对你的?你怎么还不知足的某种自上而下的俯视感,对此,我只有一句:去他妈的。
电影算是完整的讲述了一个故事,虽然其中的起伏很容易预料,照片的留存和带出缺乏戏剧冲突,可是大概是为了还原史实又或者是本就该是这种平凡的人平凡的经历才能让这一段历史真相公之于众,单纯为了剧情起伏不尊重史实反而是因小失大,买椟还珠;
不管怎样,单就这个题材就值得一看,去看80年前的那场反侵略战争里那群可敬的人,历史并未走远,历史常看常新;
行文至此我想到了一位朋友,它朋友圈永远三天可见,但是朋友圈个人简介在多吃不胖后念念不忘--打倒小日本,收复台湾。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32552.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