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10-28 09:51阅读: 次
 次
					 
					
					《小森林·夏》观后感
最近本能地需要一些心灵慰藉,于是,在2025年10月17日晚上,我挤时间看完了《小森林》的“夏篇”,一部豆瓣评分9.0以上的治愈系电影,然后,就有了下面这篇观后感。
影片一开头就吸引了我,主人公是个奋力骑单车上坡的年轻姑娘,导演给了一个特别长的镜头,镜头一直追随着她,到最后我都忍不住想进去帮她推一把了。随后,她又开始下行,完全不需要用力,单车就会自动前行,我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和她一起感到一丝畅快。再然后,她在一个岔路口很自然地选择了右前方,平平缓缓地一直骑了下去,直到远方。
其实在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在想,这是不是也很像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呢?有费劲上坡的时候,有省劲下坡的时候,也有不费劲也不省劲的时候,不管怎样的路,都要安心又坦然地走下去。
在我看来,森淳一导演的这部《小森林·夏》,不只是一部治愈系的田园风光片,更是一个女生内心成长的独白,女主市子通过亲手烹制每一道菜肴、亲自给庄稼捉虫打药施肥,在雨天享受无死角的湿润、在晴天感受阳光的热烈,静享时光,静待花开。
电影的台词很少,但它用安静的画面,对细微声音的捕捉,偶尔的脑洞大开,以及全篇和和缓缓的情绪流动,把我们带入一个普通日本女孩的人生故事中去。
先从厨房说起吧。
如果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生活即道场的话,对于市子来说,厨房也是道场的一部分。不知为什么,我对电影中每一个制作美食的过程都印象深刻——
比如烤面包。面对夏日里能拧出水的湿气,市子借生起炉子除湿的机会,将揉好的面团送入炉火的余热,当她从炽热的炉中取出金黄饱满的面包时,我多么希望自己也和她在一起呀。
比如酿酸米酒。市子用自己栽种的稻米酿成酒,放入冰箱里冰镇,在一天的辛苦劳作后取出,一连喝了两杯,她喉间的起伏,是对炎夏最诗意的回应。
比如做胡颓子果酱。那些拼命长大却只能腐烂的野果,经由市子耐心的熬煮,蜕变成浓稠的深红色果酱,即便加了很多糖,也没改掉它醇厚的酸味。在这一个场景里,我甚至觉得,她的初恋,就如胡颓子果一样,还没尝出熟透后的甘甜,就从树上落下,变成了回忆里的苦涩和现实里的迷惘。
又比如雨久花泥:是将沼泽边的植物,通过简单的烹饪,化为开胃的菜肴,反映的是她就地取材的生存哲学。
最后是西红柿罐头:是以当下的劳作封存夏日的阳光,用自己手工做的美食来对抗时间的流逝。
是逃避,也是成长
影片的洞见之一,在于它重新诠释了逃避。市子回到小森是一种逃离,但她在这里发现的,却是一条比直线前进更深刻的成长路径——螺旋式上升。
她的好友裕太说:“我不想过那种被别人杀了,然后吐槽杀人方式的人生。”细细品味这句话,不妨理解为:在小森外,人异化为人云亦云的评论者;在小森里,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亲历者与责任的承担者。
市子的母亲在信中的箴言是电影的灵魂叩问:人生不过是在同一个地方画圆圈,徘徊到最后不过是回到了原点,很让人失落。而市子的顿悟,则给出了充满生命力的回答:人生不是徒劳的圆圈,而是成长的螺旋。每一次看似回到原点的循环,都因经验的累积而获得了新的高度与视野。
影片中还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她不愿为西红柿搭棚,正是内心仍在抗拒一种未经审视的、彻底的扎根。她最终的离开并非退缩,而是为了完成螺旋的关键一环——真正的回归,必须源于在外界确认过内心选择后,清醒而主动的拥抱。
爱自然,也爱自己
电影中的自然,被赋予双重神格。它既是慈母,慷慨赠予市子食材与美景;又是严师,用杂草、暴雨与害虫考验她的意志。
“如果不除掉杂草让空气流通的话,稻田里的作物也会生病。”这句农耕常识,被提升为一种生命哲学:美好的事物需要空间与照料,心灵的园地亦然,必须时时清理那些侵蚀我们精神能量的“杂草”。
而西红柿强悍与柔弱并存的特质,正是市子自身的镜像——她拥有独立生活的坚韧,内心却依然有因母亲不告而别而留下的、无法排遣的情感湿气。
这种对自然的凝视,浸透着日本文化中的“物哀”与幽玄之美。为坠落腐烂的野果感伤,为成为盘中餐的田鸭默哀,这种细微的共情,将万物纳入一个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所有辛勤劳作与牺牲的意义,在禅悟般的宁静中,达成了一种深层的和谐与静默的理解。
自制美食,与母亲和解
影片中,母亲的角色始终缺席却又无处不在。她存在于自制的伍斯特酱油里,存在于用榛果与巧克力粉创造的山寨版的Nutella中。市子通过复刻母亲的食谱,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母女对话。
当她发现伍斯特酱油并非母亲的独创时,那一刻的愕然与随后的释然,是她对母亲祛魅的开始。她意识到,母亲并非全知全能的神话,而是一个同样充满智慧、在有限条件下为女儿创造惊喜的、具体的“人”。这种认知的转变,是从仰望、不解到平视并真正理解一个完整灵魂的开始。食物,成为了修复情感、达成和解最温柔也最深刻的语言。
你的生命姿态,可以向上,也可以平缓
没有谁的人生路都是坦途,也没有谁只有快乐没有痛苦,如果我们能从巨大的城市的喧嚣里走出,去发现一餐饭的美味,一棵植物的蓬勃,一段回忆的美好,那么,无疑你离自己的心就近了。
它给我们的启示或许可以概括为:
真正的自由,不在于身处都市或乡村的地理标签,而在于拥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清醒意识、践行选择的实践能力,以及承担选择后果的生命勇气。
在这个崇尚速度、表象与即时满足的时代,它颂扬缓慢、本质与亲手创造的价值。它提醒我们,在宏大的叙事之外,生活更是由具体而微的细节构成——如何对待一餐饭,如何凝视一株植物,如何与一段记忆共处。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33623.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