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600字 >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7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7-10 08:44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讲了一个银行家从蒙冤入狱到成功越狱重获自由的故事,作为豆瓣评分高达 9.7 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不仅给了我们在困境中寻求希望的精神力量,主人公安迪在影片中展现的卓越才华和坚毅的品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观影者。

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因妻子与情夫被杀而被诬陷入狱。尽管他声称案发时醉酒且扔掉手枪,但法官根据现场指纹、脚印及消失的凶器(与其手枪同型号),判处他无期徒刑,送往肖申克监狱服刑。在狱中,安迪凭借金融才能为狱警处理税务,逐渐获得特殊待遇,同时暗中用一把小锤子挖掘越狱通道,期间也遭遇了种种苛待、见识了人性的黑暗与虚伪。经过19年隐忍,安迪最终通过挖通的地道和下水道成功越狱,并揭露了典狱长的贪污罪行。在这期间,安迪结识了狱友瑞德,也就是本片的第一人称叙述者,两人结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安迪服狱期间通过自身专长帮助同伴争取到了象征自由的啤酒、扩建了监狱图书馆帮助狱友学习进步、冒险广播莫扎特音乐,让麻木的囚犯重拾人性光辉‌......种种善行,瑞德都是见证人,在瑞德假释成功获批后,两人的友谊并得此延伸。

影片中安迪所展现出来的过人才华或许我们普通人无可比拟,但其在困境中任然保持对境遇的冷静处理以及对希望的深刻理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面对“三姐妹”的骚扰,安迪始终至死不从,这反映了其极强的自尊体系,因为在那样一个极端性克制的环境中,性服从也代表着尊严和主体意识的不复存在。在帮助狱警处理税务以及帮典狱长做假账的过程中,不仅充分反映了安迪卓越的才能,更侧面反映了其隐忍不拔、深谙事以密成的品质。除了主人公,这部影片也刻画了很多其他人物的形象,深谙牢狱生存之道却一直假释被驳回的瑞德、一辈子在肖申克监狱晚年释放出去却不适应外面变化的被极度体制化的老布、表面信奉上帝实则虚伪又狠毒的典狱长......

影片中很多细节的处理也整部影片更生动真实,象征着自由和时间流逝的几次女星画报的变化、安迪越狱前将旧皮鞋擦亮留赠典狱长暗示着安迪的“金蝉脱壳”、安迪冒险广播歌剧代表自由的音乐冲破牢笼,那些被体制化的眼睛重新泛起人性的光。

要说最触动人心的便是那一句句铿锵有力的台词,影片反复提到的体制化(institutionalized)便是“刚入狱时,你痛恨高墙;后来你习惯它;最终你离不开它”,这句台词揭示了监狱如何吞噬人的灵魂的。当安迪用二十年凿穿监狱墙壁时,我们才惊觉:真正的牢笼从来不是混凝土,而是被体制化的灵魂。当瑞德说“希望是最危险的东西时”,安迪用行动证明,希望才是穿透黑暗的光,他在暴风雨中张开双臂的经典画面,才真正让人感受到他所说的“希望是件好东西,也许是最好的东西,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回到当代,或许我们并没有困在“肖申克”这所牢笼中,但却无法逃脱被算法茧房、职场惯性或消费主义驯化的困境,影片带给我们价值是要有重塑生活逻辑的意识,在体制内创造新规则的勇气和行动力,安迪用19年挖通需“六百年”的通道,将抽象希望转化为“每天撒一把土”的具体行动,这何尝不是在警示我们勿看轻深耕的力量。体制化不可怕,可怕的时自由意识的丧失和人性的泯灭。真正的救赎始于认清牢笼存在,却坚持日拱一卒,审时度势,直至冲破牢笼翱翔蓝天。‌‌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600z/32214.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