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10-25 08:38阅读:
次
《三国的星空》观后感
每个人对事件的看法,都脱离不了历史,
这里的历史可以指曾经的大事件、小细节支撑起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
当然,也可以指自己的成长史,是基于自己的成长因素,所构建出的你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人们常说“以史为镜、以史为鉴”,体现出对历史的尊重。
易中天把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个小剧本,于几十年后改编为一部电影《三国的星空》,
易老师用自己的独到理解,讲述了一个“新版”曹操的故事,一个类似于小人物在大历史下的成长的励志故事。
曹操的形象被颠覆了,网上自然也起了很多争执。
作为影迷的我,并不以为然,反而感觉可能大家“跑偏”了。
电影,如果又不是一部极端严谨的纪录片,我们就不要用纯学术的眼光去看了,那样就失掉了电影的本真乐趣。
如同我所在的法律领域,如同司法审判一样,原、被告都要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
大家只是尽可能去接近历史真相,但永远无法达到真相。
法官评判时,也只能是还原出证据支持的真相,而这种真相,并不可能是100%的完整的真实,只是证据还原出的真实。
同样,
三国史,我们也只能以相关资料去想办法还原那个时代发生的故事,而到底还原到什么程度,无法定论。
所以说,无论曹操是黑是白或是彩色的,各家有各家的看法,也很正常。
聊了这么久,是想要说:
观影人回到电影本身,别做太多的“攻略”,放下历史负担,只简简单单享受电影的表达就好。
曹操和袁绍是幼时的好友,一起偷东西取乐,
东西到手后被主家发现,二人开始逃命,小曹在墙头向上拉小袁,以图逃出院子,
但小袁就是不愿扔下已经到手的“赃物”,眼看快掉下去了,这时小曹便大喊“贼在这里!”
这个桥段,构成了全篇重要人物关系,或是人物心理状态的一个纽带,曹操是善是恶?是帮助是出卖?都只在我们瞬间的微秒“感受”之间。
袁绍至死在揣测曹操的个性特点——是豪爽中暗藏奸诈?亦或大节不拘小节?
曹操在汉天子落魄时,
眼光极快,以诚动人,先袁绍一步“挟天子”,不守规矩设计“偷”出了天子;才有了其后的“以令诸侯”“以令不臣”……
袁绍一直放不下贵族的面子,困在自己的“阶级”里,一为规矩太多办事不灵活,二为自以为是对身边人不尊。
而曹操和汉天子,二人最终消除误会、放下成见,携手共进退,在大战时的勇气可“以一敌千”;加之袁绍的亲信投诚过来反水献计,最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虽人少而获大胜。
整体感觉:影片故事设计巧妙,人物内心描写独特,有的电影画面还是非常震撼的,算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说一个亮点、一个暗点:
影片以“星空”而非“晴空”作为了整体色调,以小童和智慧老者泛舟“银河”的对话,渲染历史的宏大与不可捉摸,这在影院里观景,“带入感”极强。
影片一个很大的不足,可能是经费太少了吧:
袁绍是不是用的哪吒里申公豹的数据模型?我脸盲有点弄混了(呵呵,不代表大家的感受啊);主要是但凡集体场面,士兵们的脸都长得一样,表情也是僵硬得让人笑场,作为影片来说是有大缺憾的。
不过,
能让人坐在影院的“星空”下,
去“感受”三国历史的星空,
去“感受”一颗星或群星的璀璨,
去“感受”曹操等人的处事与心理状态……
这部电影做到了。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600z/33580.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