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10-30 08:54阅读: 次
 次
					 
					
					《夜班》观后感Hope There's Someone
听着结尾片段的《hope there's someone 》,直接把这部《夜班》(heldin)封为我年度top10之一,小人物的娓娓道来于我而言,永远会比宏大叙事和正能量来的更加猛烈和戳人心。
写这篇影评时,我仿佛看到19年豆瓣日历上面的那句话:所有的人生故事你都可以在电影里找到,电影让我们的生命延长了3倍。
我又重拾了一丢丢看电影的热情。
这类型的电影真的会把我心里的难过一点一点抚平,看完过后有种久旱逢甘霖的舒畅。
所有让人酣畅淋漓大笑和不能自己痛哭的电影,都是好电影。
电影《夜班》讲的故事很平常,非常工整,没有高潮,或者像某评论说的那样,全片都是高潮。电影围绕医院的一名普通护理师Floria一天的工作展开,跟着导演的镜头,你看到她训练有素,专业又不失人文关怀的对待每位病患,在高饱和工作环境下,努力维持者平衡。
即使如此,这个场景里的患者和护理人员、医生、家属都来到了崩溃边缘,2位值班护理师和1名实习生负责一层楼的患者。不够,怎么都不够···
Floria刚处理完一位还没来得及检查,在医院等了一天,然后去世的患者。她面对患者的三位儿子,眼角就有了泪痕。来不及悲伤又要去处理VIP病人额外要求,在男患者喋喋不休的吐槽中,她冲动把他4万欧的表扔出窗外,故事在这里达到了高潮。不煽情,只纪实。
男患者混蛋吗,当然;
但是你能苛责一位瞒着家人身患绝症,付了额外费用的VIP病人要一杯咖啡的要求吗?好像不能;
Floria做错了吗?也没有。
这是最让人绝望的地方,这里的所有人都没有错,他们都是被系统破坏掉的个体。在发达的北欧瑞士,医疗制度已然如此,我们呢?
我佩服每一位医疗系统里面的人,不仅因为工作强度,更加因为他们需要面对病痛和死亡这种无解的困境;病人来了又走,或者来了再也不用走;而他们,需要面对一轮又一轮的生死,还有留下来的家属;病人的那句为什么是我?或者向家人的控诉,我想回家不要留在医院,身为其中的人,什么都做不了。
医疗改革、AI或许是这种困境的解题答案之一。但人文关怀部分,会是永远的困境。
病痛、死亡、告别、孤独,是无解题。
“我的检查结果是阴性,我没有得癌症,我要辞掉那份傻逼的工作”
“我只有一个人,家人在布基纳法索,这里没朋友”
“我不明白,我一直很注重健康,家族都有长寿基因,为什么是我”
“瑞士到2030年将短缺3万名护理师,36%受训护理人员在4年内离职”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600z/33643.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