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影视剧评说 >

《亚洲新声》第六期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6-30 10:20阅读:
《亚洲新声》第六期观后感


第六期赛制有了变化,引入吉克隽逸、Faouzia、李玖哲和黄龄,以老人带新人,是一个很好的让观众认识新人的方法,基本效果也达到了。

一、香港站9位歌手印象

第六期的9位歌手,四位成熟歌手中,两位来自中国大陆,一位来自加拿大,一位来自美国;五位歌王候选人新人,两位来自马来西亚,另三位分别来自中国大陆、日本和越南。

1 吉克隽逸《蜕化》

前奏气势有点大气,也有点期待。A1的词就不明所以,重复,即使用读诗的方式仍然无法进入;没想到紧接着重复了一遍A1,早就审美疲劳了;然后居然是间奏,早已想快进了;结果回来竟然是重复A1,只不过加了一点儿力度;然会居然又间奏;然后居然竟然还是重复A1!?

原来!是没有A1这一说的,因为只有A!曲式是AAAAA……

可能有人会说,你不懂,这是极简主义!别故弄玄虚了,就是你想玩儿极简,也得有一个足够强大的A吧?即使编曲和唱都有调整,但是仍然让人非常的不满足,是的,没错。

吉克隽逸太自信了,自信到认为以这样似乎在玩高级就能成功;但歌曲演唱不等于基本功展示。结果来这儿实际上是开嗓子的,练声之后直接下去了。

吉克隽逸是在舞台上很自如、自由,那为什么不演影视剧呢?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故意来放水的:显示我的唱功就可以了,毕竟要扶新人一把,让他们赢去,因为这样的选曲,即使万一输了也有理由。

但是,我以为,对待每一个舞台,还是要全力以赴,不要浪费机会和时间。

2王泓昊《预感》

词有明显的当代感,曲和词咬合成小浪一波一波地推,歌有些小亮点超出一般,但还不足以称为金曲。王泓昊的演唱,内外的契合度大概能有百分之七八十吧,还是不能完全驾驭的感觉。情感出来一点儿,但还不足以到能感动人的程度。

PK吉克隽逸投票的结果很得体,大家面子都比较好看。吉克隽逸可能选曲真的有上面的考虑:我不是火力全开要赢你,可是你没能赢,这不能怪我,你有一些票,也算有面子,我赢了,心里也舒服,大家一团和气。

3 FaouziaPorcelain(加拿大)

当然记得Faouzia在去年《歌手》上的精彩表现。成熟的Faouzia这次是来表演的——是的,来发布新歌的。

就这首歌来说,不过是找个理由展示技巧的依托,是以唱为导向哼唱创作出来的,那些对别人有难度,而她已经掌握的阿拉伯式的转音,在这里用得纷繁复杂,并没有对内容和情感的表达助力,相反,成了修饰过度的累赘,就像巴洛克时期宫廷的那些花边儿,可有可无,没有更好。

唱功没得说,可是再写歌的时候,就不用老想着向别人显贝:你看,我的嗓子多好;而是最好多考虑如何写出真正打动人心的歌曲本身吧。

4迷优奈《埋葬》(日本)

一上来的打招呼既像是为战斗而来的,又像是开演唱会的。

又是在“玩音乐”。因为弹和唱已经能比较自如地合在一起,就获得了一种自由度,不仅自己爽,观众听众也觉得爽,可以随心所欲多爽啊,乐队感的加持也放大了感染的力度。

可是,词和曲的关系好像不太大,这让我这种比较严肃的音乐爱好者,就有些不满足了。弹和唱让我非常的羡慕(我要是能人琴合一,早就到到处巡演了);可歌曲的整体创作,也让我觉得很可惜,有天赋又有娴熟的弹奏技术,希望用在刀刃上啊。

像搓衣板一样摩擦声带、所发出的长锈金属一般的声音,也是够拼的,又是霓虹性格中一个侧面的体现吧,厉害是厉害,大概算是残酷美学吧。

5李玖哲《还会记得我吗》(美国)

一首感觉有些老的一般的情歌。很用力,也很想投入,虽然仿佛音色带有某种情绪,但时不时出现的蹩脚发音总是让人跳戏,由于效果是各种一般化的叠加,就处在不上不下的鸡肋状态。互动是很会的,却显得油腻。

6陈颖恩《给朱利安》(马来西亚)

艾怡良的词曲是加分的,无论词的选择还是曲的铺陈,总会在传统之中跳出来一些不一样,打破套路又很和谐,比如一个乐句的结尾两个字脱落出来、A的最后一句拉长飘出来等。歌本身就有着递进的层次,也便于歌手尽兴地表达。

陈颖恩总体都比较好的完成了,虽然前面的低音略有点儿吃力,后面的高音稍有点儿勉强,但是瑕不掩瑜,完成度在90%以上吧。完胜李玖哲。

7黄龄《禁区》

主歌的乐句延绵不断像延伸的触角探索你心里的角落,流动的情绪被黄龄稳定的气息和轻巧的咬字黑暗中的小溪一般划过。整体都没有把重点放在高音上,而是通过长线条来铺张情绪,力量更多地压在内里。黄龄完成了。

不是一首比赛型的选曲,但借此机会将自己专辑内的冷门歌曲翻红,又不会过分和新人竞争,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错选择。

8芳美芝《浮华之影》(越南)

芳美芝终于较为安静地唱了一首歌。这首歌结构比较规整,词和曲都有一些古风,但仍然不是走心的路子,是为芳美芝式的秀提供一种物料。

海豚音能运用到这种程度,在其中还有层次递进,已经很不容易了。

服装设计是有一种扎眼的整体性。在这里想皮一下:整个创意的意象像不像一支大红萝卜花?下面是掏心去皮,再把皮雕成花点缀,后面拖着长长的萝卜皮,萝卜叶连接成一片直接整齐冲上。——“红萝卜公主”有木有?这样既有越南的乡土气息,又用晚礼服的西洋形式,和歌曲“民族风+世界音乐”的质感吻合。这当然有些开玩笑的成分,是不是也有一点儿道理呢?哈哈~

9阿木沙《我们已不再是我们》(马来西亚)

这样感情汹涌澎湃的歌,语言的阻碍多少影响了外国评委的接受。阿木沙已经在尽量使出洪荒之力,张靓颖和古巨基的反应是正常的,线上评委的说法和结果还是有些出乎意料。

二、关于投票的一些感想

这牵扯到的一些问题,让人觉得有点别扭。的确,是我们发起者,一个巡回擂台赛,如果回想以前的郑和下西洋,有“宣我国威”的意思,在这里大概也有以歌会友的意思,但又用的竞争比拼、流动擂台的形式,这本身就有着内在矛盾性。

有一个要命的bug,不知道节目组是怎么在国内选的,总体不是特别能打,也许无法全面代表年轻一代歌手的水准。唯一的歌王候选人王泓昊,在这六个人中也算弱的,却戏剧性的登顶一次,却要因此强撑门面。

其他三位可以直接参与复赛的都是外国选手,来自日本、马来西亚、越南。如果作为东道主的我们,没有一位选手进入,面子上的确不好看,后面的突围赛我们的选手能否晋级还是未知数。可是,阿木沙和王泓昊对比,是不是实力过于悬殊了一些?这样至少多少有些倾向性的投票,我虽作为国人,心里也是不舒服的。

进入复赛的陈颖恩已经是马来西亚的选手了,出于平衡的考虑,现在就进入两个是否有点儿多?阿木沙进入十进六的复活赛,赢面依然很大,所以还有机会?

看到复活赛的选手,我们还有谁能上来?别的国家还有谁能上来?最后的歌王会是哪个国家的谁?

虽说是音乐节目,但牵扯到国家和地区,需要注意的还真是非常多,且不说别的,这个节目能顺利做完就不容易了;而做完如果不出什么问题,那就是万幸了,真难啊!

三、现场评委及花絮节目

不知道是因为古巨基要求,还是因为成熟歌手的加入,现场的评委前面都没有投票权,这让张靓颖和古巨基的作用在实质上就被消弱了;而古巨基说的内容又有些笼统和无关痛痒,整体的存在感就比较弱了。

张靓颖和古巨基合作的歌也一般,就有些遗憾了。

餐桌访谈环节成了老式的忆苦思甜类的电视节目,就有些无趣;而主持人和选手所做的软广更是明显、不聪明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程度,然后选手唱的品牌歌曲也让人尴尬难受。

节目组打广告无可厚非,这是生存的基础;但是能不能用舒服的方式?这样生硬地植入方式只能让观众反感,对品牌和节目都是伤害。这钱花得初衷也许很好,但是效果却很差,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是否觉得几位明星撑时长,就不用做介绍香港的部分了?把香港对亚洲别的国家进行展示也是必要的啊。还是说在地组织活动遇到了阻力?

第六期因为引入了成熟歌手,按理说应该是好看的,但是由于节目本身的设置,以及一些大概是平衡方面的考虑,就打了折扣。

下期十进六争取复赛名额,都是老面孔,大概还会有一番平衡的考虑,激烈应该还是会的,但公平更重要,谁会晋级成功呢?

如果你看完也有感受,可以写几句留言。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juping/32093.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