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八佰》影评20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08-25 06:46阅读:
《八佰》影评:苏州河畔,一曲悲凉的家国情怀赞歌



    管虎抗战题材新作《八佰》八月全国上映,影片根据真实的上海淞沪会战末期谢晋元团八百壮士四行仓库保卫战事实改编,再现了八十三年前那段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历史时刻,通过独特的视角、多纬度人物角色、宏伟的战斗场面、逼真震憾的场景、音效,赢得一片赞誉,好评如潮。

    作为从小只看八一电影制片厂和长春电影制片厂战争片、后来专攻二战片的资深历史战争影片迷,笔者认为,《八佰》确实是一部国产上乘之作,电影制作水准质量不亚于前期上映的诸如《敦克尔刻行动》、《决战中途岛》、《狂怒》、《血战钢剧岭》等几部欧美大片。更重要的是,在风云际会的2020年,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在台海危机、中美关系冰点时刻,在需要国人热血和担当的历史紧要关头,这部电影的上影,确实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电影以苏州河为界,分为三个纬度的空间和三组人物

    苏州河南,是租界,河边聚着三教九流的中国人、心怀叵测的外国人,他们以局外人的身份在围观。



    苏州河北,一栋坚硬而孤独的四行仓库,谢团长率领着四百多(对外号称八百壮士)正规国军和地方保安逃勇,他们以守土之士身份在坚守。



    四行仓库以北,沦陷的上海闸北城区一片焦土,日寇呈狼逐之势,残暴地在进攻。

    整整148分的电影,时间空间紧紧地限在这三个纬度上的对比、争夺、交织,反反复复。



    苏州河南岸,英法意租界内,看似歌舞升平,戏台、麻将、赌场、餐馆、烟花柳巷,形形色色的人物白描一样登场,正义的教授、热血的学生童子军、有气节的戏台班主,到赌场老板、电影明星、打手保镖、旗袍太太、餐馆老板、小摊小贩、白俄妓女、洋人巡警,十里洋场的众生相,他们作为历史的观众,他们在家里,旁观着国的战争,在河岸边见证着一场史诗般的战斗,四天的枪声炮火,改变着这群围观者的众生相,虽然麻木的依然会麻木,但该觉醒的已被换醒,虽然众生有脸谱化嫌疑,人物形象转变也略显生硬感觉,但好歹迎合了观众,既在惊喜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四行仓库中。这是整个战争的中枢纽和焦点。时逢“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全面抗战时刻,影片中刻意安排了东西南北中的湖北人、四川人、东北人、河南人、陕西人、上海人、江浙人、广东人(主要听口音)……他们为了小家,为了国家,家事国事交织,在特定的历史时刻聚在这栋坚固的银行仓库大楼里。心怀鬼胎、矛盾重重,互不信任,互相漫骂,到后来的各种威逼利诱,互相利用,人性的复杂和恶一开始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再联想到国破家亡的大背景,绝望和死亡始终缠绕着大楼里的每一个人,随着剧情的深入,看似杂乱(场景和人物都杂乱)慢慢理顺,强烈的生存意识让每一个人从苟活到服从,到后来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的思想和境界,没有经历这种生死,我们岂可去质疑。



    四行仓库以北,没有一块砖一片瓦是全的,日寇每次出场,如从废墟中突然钻出来的狼或狗,娴熟的攻防战术,优势的火力力量,从视觉上给人以战栗和胆寒。尤为肯定的是,影片没有把残暴的日军拍成神剧中的猪脑子,没有过度丑化,哪怕是进入口袋阵中被国军用来练枪练胆的日军俘虏,也给了他们一个应有的形象。

四天的攻防战争,苏州河畔,终成一曲悲凉的家国情怀赞歌。

    窄窄的苏州河两岸,一南一北,形成强烈的对比,北岸的残垣断壁、硝烟弥漫,南岸的华灯流彩、歌舞升平,再加上行行色色的各色人等,既是真实写照,也是现实无奈。



    影片一改过去各种神剧,既不美化自己,也不丑化敌人,片中的几个主角,从一开始的各种怯懦自私,都是人性真实体现,我相信任何一个人现代人,包扩键盘侠们,面临枪林弹雨,身首异处的时刻,不可能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义无反顾、取义成仁。



    攻防战中我们终于正面领教了国军的战斗力。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国军总是被各种矮化丑化,本片中的国军,军官从容淡定,士兵坚毅果敢,整洁的军容、激昂的斗志、先进的装备、专业的战斗素养,应该说他们最能担当四万万同胞的守护神,他们是值得尊敬和铭记的,他们也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民族英雄。

    要知道,在法西斯铁骑下,全欧洲、半个亚洲都在瞬间崩溃,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责怪中国军人十四年坚守半壁江山的的壮举?



    影片中交待和史书的批露,出于政治博弈和时论需求,抵抗了四天之后,这支全上海唯一还在抵抗的中国军队们撤出四行仓库,退到一桥之隔的租界,缴械之后一直困在租界内修生养息,依然按军营模式管理,整训、练兵,还开了运动会,他们的事迹逐渐淡去,在烽火连天的全国抗日大业中被国人遗忘,包括谢晋元将军,几年之后在营中被刺身亡。

    电影中最高潮部分是在大楼顶升旗和护旗,我们相信这是真实的,它应该真实,弹痕累累的国旗升起来,倒下,又升起来,一个个血肉之躯前赴后继守护着一个国家的不倒的象征,当我们后来凭吊西风残照,谁家陵阙时,一定会想起当年烽火,血肉长城,我们除了泪涌,还在意什么矫情?



    不得不说,从轰轰烈烈中保卫战开始,到引发举国中外强力关注,到后来的晏旗息鼓,到后来的刻意避谈,正如国破山河在,弃甲无人问,不得不说,这是一曲悲凉的家国情怀赞歌。

   瑕不掩瑜,守土之责,八十三年后,我们又重新面临



    管虎是国内第六代导演中的佼佼者,其代表作品都非常有深度有内涵,《八佰》应该说是他的巅峰之作,然而,这一史诗作品中依然出现了下列一些明显的硬伤和瑕疵,使得这部作品难称完美。

    一是四行仓库楼顶上一场生怼戏,中国守军用机枪打落日军的一架飞机,虽然解气,但毫无可能和依据,还是落入了抗日神剧的俗套。



    二是中日双方主官骑着高头马阵前会唔。连天炮火的都市战场,别说马,连耗子都不见影,哪还有什么英姿飒爽长须飘飘的白马?脑残编剧居然说明天的决战跟国事无关,是两个男人间的荣辱。白马长枪,是生硬地加给谢团单刀赴会勇钢敌酋的光辉形象,但是,你在抬谢团勇儒的同时,把鬼子仁信也举高三尺,恐怕不是什么好创意,把三国演义的剧情用在抗日战争中的上海巷战,只能说,管导你又顽皮了。



    另一硬伤是撤退冲桥时谢团长身中数弹,依然拄枪坚强站立,镇定指挥,并高喊出血脉贲张的口号(还好不是要交最后一次党费)。如果真的如片中所演,中枪的团长肯定必挂无疑,真相是谢团是全身而退进入租界,那座桥上也没有狙击枪林弹雨,谢团在租界中几年后被汪伪刺杀。



    片中另值得商榷的是王沂源几次用香烟去请教姜武关于女人的滋味,姜武对那事儿粗俗的形容,以及大湖北问小湖北女童子军身上香不香,这么严肃悲壮的历史事件,强行来点“低级趣味”话题,既非必须,也非不必要。人为拉低了影片的格调。

    片尾几行字幕也会引起一些争议,一码归一码,说是四行仓库保卫战,我们就演四行仓库保卫战,跟立场和主义无关。



    当然,瑕不掩玉,我们更看重《八佰》这部影片在这个时间段上映的真实意义和作用。前世不忘,后世之师,不管是当年国军还是现在的解放军,中国军人都面临着守土之责,战争的烟云从未散去,始终笼罩和威胁着神州大地和华夏儿女,民族危机依然存在。

    我相信,所有有气节的中国人,在观影中都会血脉贲张、久不能静,有一种恨不早生八十载感觉,如果早生八十年,拧一支枪,都会上战场,在瓦砾堆中等待着侵略者的到来并给以迎头痛击,犯我疆土者,妇孺皆可诛之,守土成仁,匹夫有责。



    环顾世界,我们似乎真的到了需要拿起刀枪,保卫家园的时刻。

    但愿《八佰》这样的历史不要重演,硝烟中体现家国情怀的机会永远不要到来。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19103.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