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7-07 12:00阅读:
次
筑牢教育的“生命底色”
——电影《生命底色》中教师胜任力的多维诠释
一、引言
电影《生命底色》以大凉山教育为背景,展现了汉族教师尚玉从青涩到成熟的成长历程。面对彝族学生的文化差异、家庭困境与教育挑战,尚玉凭借卓越的教师胜任力,最终成为点亮学生生命的引路人。
本文以沟通胜任力为主,从沟通、课堂管理、包容教育、自我反思四大胜任力切入,剖析尚玉的教师形象,揭示教育工作者在艰苦环境中实现教育使命的核心能力。
二、沟通胜任力:跨越鸿沟的桥梁
沟通胜任力在这部电影中具有最重要的地位——“沟通是运用一定的交流方式使双方彼此之间通达”,是双方相互理解、接纳对方进而彼此信任、增进感情的过程。在大凉山的环境下,汉族教师与彝族学生、彝族人民最需要的也是沟通。
1. 以情动人
电影以大批学生被诱骗这一紧张的情节为开头,尚玉与其他教育工作者展开了寻找与营救。在回学校的车上,另一个教育工作者感叹说孩子们不懂事,尚玉老师的一番话让我非常感动(图1)。
尚玉老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沟通体现了沟通胜任力中FFC赞美法则,首先是“F(feeling)”,先说出内心的感受,即感受到大凉山学生们懂事得让人心疼。接着用“F(fact)”,陈述客观事实,即大凉山学生想要补贴家用,早点出来赚钱“帮家里一把”;还使用了“C(compare)”,将大凉山的学生和城里的学生对比,突出大凉山学生的不容易以及懂事。尚玉老师的这番话成功调动了其他教育工作者理解、体谅学生,为他们设身处地地想办法。
2. 文字的力量
在打饭时老师发现海来古铁并没在队伍里,到宿舍找到后才发现他只吃自己带的发了霉的干粮,只因家境太贫困。后来尚玉找到古铁,给了他有营养的盒饭、一张粮票和一封信,信上写着——“生命的底色永远不是贫穷和苦难,而是希望和梦想。”
尚玉老师的书信鼓励后来也成为古铁勇敢面对家庭变故的动力。这属于沟通胜任力基本模式中的书面语言沟通。从这一案例我们能看出书面语言沟通能够直击人心,成为镌刻在学生心底的力量。
3. 教师的善良和准则
由于尚玉对海来古铁的关照,古铁的姐姐和弟弟前来学校给老师送礼。但尚玉老师恪守教师道德准则,坚决不收,而是让姐姐拿到集市上卖。可见她对学生的关照纯粹、赤诚,更是站在学生利益角度为他们着想。
图3对话中也能看出尚玉的关怀是细致入微的,比如她发现天气很热,古铁弟弟却没有薄衣服穿。她谨慎处理物质馈赠,既维护专业边界,又能通过“交换条件”用回馈作为关怀,体现了“教师与家长沟通”中的“共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资源共享、情感联结。
4.成就学生未来
在海来古铁家里出事后,古铁打算放弃学习。尚玉老师带着其他同学翻山越岭找到他,隔着一扇门成功唤醒了他的梦想和奋斗意识。
图4、5能够看出老师采取的沟通渠道是主动与学生沟通,直接谈到学生家庭情况,由浅入深地进行引导,最后还通过推荐书籍《平凡的世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希望。尚玉始终保持平和心态与学生沟通,并针对学生家庭变故给予他个性化支持,展现“差异化教育”的能力。
尚玉还使用了RIDE说服模型中的“利益”、“差异”、“影响”,即“I(interest)”如果古铁接受了“继续上学”这一方案,则他能实现“把家搬到山脚下”的梦想;“D(differences)”继续上学的生活与众不同,能阅读到《平凡的世界》这样的好书,能为自己绘制七彩人生。老师并没有强迫或是说教,而是巧用说服模型激发了古铁读书的动机。最终古铁夺门而出,彰显出沟通胜任力的意义与价值。
三、其他胜任力的体现
除沟通胜任力之外,影片许多情节还展现了其他几种胜任力。
1. 课堂管理胜任力:秩序与温度的平衡
在尚玉初次走上讲台,一句“阿木又在想婆娘了”就让她又羞又急,对校长说“他们耍流氓”,可见此时的尚玉并不具备课堂管理胜任力,她的情感自控能力也较弱。相比于尚玉,身为老教师的主任面对课堂中的突发情况,严厉呵斥一句“早婚光荣啊?”的反问就让学生们安静下来,控制住了局面。接着,主任给学生讲道理,进一步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并阐明期望,发出“定位-停止-行动”指令,让阿木和起哄的同学站起来,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最后,主任阐明后果的严重性:“你们把老师气跑了,我看谁来教你们”。
2. 包容胜任力:全纳教育的践行者
除此之外,在校长与尚玉的一席谈话中,笔者能深刻体会到山区教育的挑战。例如图6的事件就属于老师不了解学生从而产生误解。彝族学生的背景比较复杂,有人从小定了亲,有人早早娶妻生子,只因父母认为早结婚家里就多一个劳动力。山区教育与民族教育的难题是要靠包容胜任力,最大程度上实现所有学生都能获取学习资源,教师更应该灵活应对、照顾个体之间的差异,满足不同个体的成长需求。
3. 自我反思与职业发展胜任力:成长的内驱引擎
尚玉老师是一位非常懂得及时反思的老师。在面临困难后,她通过写教学日志以及给男友写信等方式进行反思(图10)。此外,她通过与校长的对话、了解校长年轻时的故事,进行对话反思法与观摩反思法,学习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品格与方法,向成熟型教师迈进。
四、结语——经典教师形象的传承
尚玉的形象是千千万万山区教师的缩影——以沟通打破隔阂,以管理维护秩序,以包容尊重差异,以反思推动蜕变。随着岁月流逝,尚玉的形象得到沉淀与传承,她的学生海来古铁与曲目达且最后也成为了优秀的大凉山教师。
教育的“生命底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用专业与热爱,将“希望与梦想”镌刻为永恒的底色,这正是教育最动人的使命。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32183.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