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独行月球》观后感20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2-08-21 09:05阅读:
《独行月球》观后感



今年暑假的电影真心少,假期已经过了大半,上周末才带着安安、乐乐看了第一场电影《独行月球》。


因为没有选择,我就没去看任何影评和介绍,也不知道这部电影现在的状况如何,火不火?票房多少?只是在准备买票前,问了几个朋友,“是否合适带娃们去看?”答案是肯定的,“爆米花电影,带娃没问题。”


写到这里实在忍不住,有个事情必须吐槽一下。西溪银泰的博纳影院体验非常差,开映前和闭映后,整个IMAX厅没有一丝灯光,漆黑一片,万一有老人小孩摔一跤,事情就大了,也不知道是想省钱还是没人管。这几年疫情的缘故,影院确实不好做,我们能理解;但是话说回来,现在很多行业都不容易,越不景气越要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破罐子破摔肯定不会有好结果。


我百分之百相信上面那家只是个别现象,摆烂的有,勤勤恳恳、努力奋斗的也大有人在。就像《独行月球》,在如此萧瑟的暑期档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


说实话,开心麻花的电影我不是特别喜欢,嫌闹腾;并且很多情节的设置又略显尴尬。在电影院里,我经常看着其他人在周围笑成一片,而自己的脚指头却能抠出一个“三室两厅”。不是说这样的情节不好,只是不太符合我的审美标准,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其实,这么多年来,开心麻花的成功很能说明一件事情,“纯粹,不装逼,我就是来搞笑的”。不像现在很多电影,又想炫技术,又想编故事,又想蹭流量,又想恰大餐......结果最后成了一锅烂糊糊。我特别怕开心麻花把《独行月球》拍成科幻大片和正能量大片,那肯定就完了。幸好团队能坚持原来的本色,把一个普通的,甚至有点俗气的小人物的搞笑故事摆入一个宏大的社会背景,讲得有声有色;最后的升华也是如此得不显山不露水,自然过渡,让人笑中带泪。乐乐小朋友一开始笑得有多欢,最后哭得就有多惨。


是个好电影,按照自己的标准,整个120分钟观影期间,我没有看一眼手机,这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前段时间看的《侏罗纪世界三》和《神奇动物》,那两场电影,我不知道自己翻看了多少次手机。


而真正让我为这部影片叫好的是情节中出现的一个名词,“中间人”。这非常契合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也为解读这个问题增添了素材,丰富了概念。


有一种说法,我想朋友们都应该听到过,“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去了美国,中国留不住人才。”


如果把上面这段话当做一个结论,是很不科学的,也是不严谨的。按照我的标准,没有任何数据支持的结论和观点都是“耍流氓”。实际上在互联网可以查到2015年到2019年清北学生5年就业数据分析,留在国外的同学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但是,把这句话当做一种现象,却是真实存在的,并且这样的观点在普通老百姓中有一定的市场。


认同这句话的人其实后面还有潜台词,“清华北大学生”只是一个代表,真正想要表达的是“社会精英”;“留不住人才”暗戳戳地想说,“体制不行,模式不行,文化不行”;汇集成最后的意思就是“这个国家没有前途,没有希望”。


然而,当我们回头把目光投向上世纪初,一百二十二年过去了,我们好像并没有垮掉,甚至越来越好。如果我说,现在我们国家是近一百年来最鼎盛的时期,应该不会有人反对。那么问题来了,按照“精英理论”来推断,这么多年来人才的流失,我们的处境应该是越来越困难,为什么结果却是相反呢?


不用怀疑,这是个超级大问题,牵涉的要素非常多,历史、经济、政治、军事、科技......这篇小文章肯定不能一一说清楚。我只能就某一点来聊聊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思路供大家讨论,并且不作对错评判。因为从历史大局观来看,时势异也,很多东西都是与时俱进,一直在变化中,没有一成不变的金科玉律。昔时的山巅之国会坠入泥淖,蝼蚁之辈亦会崛起于草莽。

从关注这个问题开始,我就认为新中国不是一个精英国家。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新中国的第一代缔造者就已经提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的工作原则;解放后,教员同志在天安门喊出“人民万岁!”;再到我们新中国的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的一切,突出的都是“人民”这两个字,无论你有多“精英”,都是劳动人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在刻意去“精英化”,个中深意,大家可以细细品味。


从普遍意义来说,精英是指某个领域或者多个领域中高技术,高水准的少量优秀人才。虽然新中国所持的国体以人民为主,但是从来都没有排斥知识和教育,对精英依然是求贤若渴。可惜很尴尬,无论在斗争年代,还是建设年代,甚至现在;无论从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来说,我们都是处于一个相对的劣势,我们一直是追赶者。良禽择木而居,精英的稀缺性造成了他们有很多选择的机会。不能说他们的选择是错的,只能说以钱老为代表的这一批科学家在那个年代毅然决然回国,是何等的伟大!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精英靠不住呀,只能靠“中间人”。


影片中,孤独月对于“中间人”的定义蛮有意思,“能力一般,颜值一般,凡事不想冒头,不会努力拔尖,但也不至于垫底......”没错,这不就是路人甲,路人乙吗?这不就是大多数普通人的写照吗?和自带光环的精英比起来,如此的不起眼。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路人甲却“被迫”拯救了地球,拯救了全人类;为了爱情,为了家园,在绝境中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如星环般璀璨。
图片

有人说,这就是电影了,讲讲故事而已。的确,这样离奇曲折,生死攸关的情节在现实中的可能性几乎是零。不过,我们把难度降低点,维度普通点,你就会发现我们身边这样的中间人还不少。

那我就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讲一个某位同学的故事,大学毕业分配回老家,女朋友在青岛,咋办?普通人家的小孩,那个年代要想留在青岛,只能考研究生。要知道这位老兄在读本科的时候,英语是我们班“重点扶贫”对象,难度可想而知。爱情的力量果然巨大,后来总算考上了研究生;从此以后,这位老兄如开挂一般,硕士、博士、高级工程师、教授,一直工作在我国海洋事业的第一线。可能大家觉得没啥稀奇,我知道一些他的工作方向,如果告诉大家2035年前某条重要高铁可能会用到他的调查成果,大家是不是会觉得很牛。这是我猜测的,可能性很大,下次见面,肯定会问他。


1994年的夏天,普通的我们离开青岛,告别我们普通的母校,普通的专业;很茫然,不知道自己以后能干啥。快三十年过去了,不知不觉间,我们班已经长出了好几棵参天大树。


“精英论”拥护者一直在诟病我们的“体制、模式、文化”,我却能感觉出她的“魔力”。在这里,每个中间人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努力生活,从没有想过能够做出什么伟大的事业;然而就是这些微小的个体,汇光成炬,形成了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把自己的微薄的成就融入进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这种完美的契合,相互成就的感觉特别好。



在“精英论”的基础上,还有一种升级版的理论,“美国的文化崇尚个人自由,倾向于平等而不是权威,而自由平等的文化更有利于新思想新科技的诞生。”蛮搞笑的,不知道是哪位“大神”创造出来的理论,美国人民肯定不知道;否则,有如此强悍的文化自信,川宝宝和瞌睡乔两届总统就不用忙着打压我们了。如果非要比较,到2022年底中国的GDP可能会达到美国的80%左右,这才是势均力敌,真正的竞争刚刚开始。



科技进步到现在,已经不是苹果砸到脑袋发明万有引力的时代了。全产业链化,系统化,集成化已经成为高新科技的典型特征。精英有精英的长处,中间人也有中间人的优点,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哪种模式才符合这个时代的发展。



2018年3月,川宝宝高喊“中国偷走了数百万美国工作岗位”,一手挑起对华贸易争端。四年多过去了,如果把这个当做战争的话,我们的阵地还在。最近我还发现了一些订单从土耳其,印度,新加坡回流,估计全球的高通胀已经让这些地区的价格开始走高,而巨大的体量和全产业链的优势,可以让我们独善其身。这个月的15日,瞌睡乔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打压,这次是高新技术领域,芯片联盟。这不是我的专业,不敢胡说八道,但是有好朋友战斗在芯片的最前线。



小石头,加油!我看好你们哦!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24301.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