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南海十三郎》电影观后感:破规则与守初心,粤剧大师的创作启示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10-25 08:21阅读:
《南海十三郎》电影观后感:破规则与守初心,粤剧大师的创作启示录

抗日战争期间,南海十三郎坚持主张爱国奋战、反对靡靡之音,这没有问题。

可是战争结束后,在戏班创作剧本时,他却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的剧本有半点质疑。

这既是他对自己才华极为自负的表现,也可以理解为对艺术性的追求。

但戏班老板想要赚钱,这就出现了追求艺术性和追求盈利之间的碰撞。

那个猩猩剧本多次改编,南海十三郎和戏班老板的冲突,本质上就是这个问题。

遵守规则才能改变规则
关乎任何形式的作品创作,去平衡艺术性和盈利两者的关系,本就不是易事。

我在之前写的《对用户体验的一些思考》一文中也曾探讨过,虽然是讲的产品,但道理都是相通的。

追求艺术性和盈利,本身就很难兼容,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取其一,进一步会曲高和寡,退一步又俗不可耐,雅俗共赏本来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比如我要写小说,想要赚很多钱,那么我一定会去研究现在的人喜欢看什么类型的小说,喜欢什么样的故事,喜欢什么样的题材,是武侠还是言情小说?哪怕我内心不喜欢写言情小说,但如果现在的人都喜欢,那么我也会选择写言情类型的小说。因为我知道,如果我要写武侠,虽然是我个人喜欢的,但对于盈利来说,写言情小说风险更小,这个选择显然更明智。另一种情况是追求艺术性,宁愿不赚钱,只是想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这当然可以,但仅限于个人。对于公司来说,这种行为特别危险。

不过,南海十三郎不屑于做这种妥协,我觉得并没有什么问题。

南海十三郎这个人物的所有行为都有迹可循,不是凭空出现的,每一个选择都符合他的性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他会做出来的事情,不会显得心口不一。

他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做法,很容易杀身成仁,但这就是他。

在我看来,原则性的问题,当然不能妥协,但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问题,稍微灵活应对也未尝不可。

当然,对原则性的定义因人而异,但大体上有一些共性,比如不卖国求荣、不作奸犯科。

追求艺术性,本身就是一个人的志向。如果你的目标是达成最终目的,那么曲线救国的路子也不是不行。

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多种多样,遵守规则才能改变规则,不失为其中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

我们经常听到这句话:

大型公司制定规则,中型公司完善规则,小型公司遵守规则。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呢?当然是先遵守规则,等到羽翼丰满,成为制定规则的人,做到自己能主导规则,规则自然就由我们来制定。

我没记错的话,大概是 2020 年,在艾斯吧发生过一件很离谱的事情。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艾斯吧一开始是奥特曼艾斯的贴吧,可后来动漫《海贼王》爆火,里面的角色艾斯人气暴涨,贴吧的吧主也换了人。

有一个《海贼王》艾斯的忠实粉丝当上了吧主,结果把艾斯奥特曼的相关帖子都删了,也不准在吧里发布任何艾斯奥特曼的消息,使得众人苦不堪言,但是又无可奈何。

有一个兄弟实在看不下去了,所以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并立马执行。

他先是在艾斯吧狂刷存在感,然后和现任吧主搞好关系,在吧里十分活跃且支持吧主的主张。

后来,因为他功绩非凡,声望猛涨,在艾斯吧吧主选举中胜出。

没想到,才刚拿到吧主特权,下一秒他就说:

我不装了!我摊牌了!我是艾斯奥特曼铁杆粉丝!

新上位的吧主,要求吧内不能讨论与艾斯奥特曼无关的话题,并且清空了所有与《海贼王》艾斯有关的帖子,宣称要重回艾斯奥特曼的荣光。

当时看完这个新闻,我是真的相信光了,真的是够能忍的,现代版勾践啊。

所以,我想说的是,改变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坚定不移、针尖对麦芒,大不了鱼死网破、两败俱伤;也可以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

目的是一样的,只是选择的方式不同,最终要看个人的选择。

第一种,保持内心的坚守,也保持外在的棱角,去改变世界。

第二种,保持内心的坚守,调整外在的方式,去改变世界。

但是,改变世界这种话,有时我会觉得只不过是过过嘴瘾罢了。

因为这是向外求的事情,你无法控制外界的变化。

到最后会发现,自己能不被世界改变,就已经很不错了。

AI 对创作的影响
在电影里,南海十三郎在创作的时候,是直接口述,然后有三个助手手抄。

抄的过程中,如果觉得有问题,那就反馈,南海十三郎再斟酌并调整。

我当时看到这个画面,就想到现在各种文艺创作,比如文学创作、音乐创作、电影创作,都可以基于 AI 来完成。

自己则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审美,去决定最后的成品即可,所以一个人完成一个公司的工作真的不是痴人说梦。

这个作品的好坏,不全是 AI 决定的,而是由你的能力来决定的。

就拿电影来说,以后真的不需要什么编剧、导演、演员了,一个人就能做完所有工作。

竞争力不再来自于执行层,因为执行层已经被 AI 完全替代。

竞争力来自于创意和审美,来自于一个人自身的综合能力。

导演与编剧的权力平衡
导演的权力是否应该比编剧大?

如果是以前,我一定会认为编剧的权力应该要比导演大。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可能是源于陈凯歌,他拍出了《霸王别姬》《黄土地》和《荆轲刺秦王》等佳作,但后来的作品却良莠不齐,很多人说这是因为他喜欢瞎改剧本。

再加上,很久以前我听说韩国和美国那边的编剧权力很大,很多作品都是边写边拍的,编剧压力巨大,经常要根据上一集的反馈数据,来调整后续的剧情走向,一切都是为了收视率。

可现在呢?

我还是觉得,导演的权力是要比编剧大的。

因为导演是掌控全局的人,电影的全部信息都集中在他这里,他是整部电影拍摄过程中最具决策权的角色。

所以,他的规划和调整,一定是基于最实际的情况出发,剧本写完就是死的,人是活的,拍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都要灵活调整。

有时可能是演员超常发挥,灵光一闪间有了新的表演设计,这种机会极为难得。就好像张曼玉在《甜蜜蜜》中看到死去的豹哥身上的米老鼠纹身,噗呲一笑转而泪眼婆娑,可谓神来之笔。

这个时候,你还要特别死板地按照原有的剧本去拍吗?

所以说,电影的好坏,导演就是第一负责人,不要让编剧去背锅。

这和项目负责人的角色是一样的,项目负责人要对整个项目负责,编剧只是项目中的一个成员,最终的决定权在项目负责人手里。

说回上面的陈凯歌,有没有可能,本来剧本就很烂,他不瞎改会更烂呢。


结语
这次电影观后感,不知不觉就写了上万个字,连我自己都觉得意外。

本来当一篇发了,但是重看了一下,发现很多东西没有说完,加上经过 AI 检查,经常变成加上双引号、破折号,真的忍不了一点。

就拆开分为多篇观后感了,这下就可以好好写一写了,同时,就需要收集更多的资料,这对于自己增长见识,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

但这下就从一万字出头,变成快两万字了。

闲话少说,说回来南海十三郎这个人。

反复翻看那篇传记和百度百科里的生平图片,不过三四页纸,可我心里却感慨万千。

我忍不住在想,人这一辈子,到底值不值得来这世上走一遭?

我不清楚此刻自己该是什么心情,是云淡风轻,是庄严肃穆,还是凄凄惨惨、悲悲戚戚?

直到想起好多年前,当时明月在采访里说的一段话,突然觉得这些情绪都不重要了。

我只要翻开那本书,我就是在看大海。

它记述了无数人的一辈子,他们不断地挣扎,想出头,想出名;有的为了正义而奋斗,有的为了私利而奔波。

可这些人,不管怎么折腾,最后都只在这本书里。

你一页纸翻过去,就能翻过无数人的一辈子。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33566.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