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范文 >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观后感3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2-05-10 08:38阅读: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3


“人生初见,春和景明”。





每一位妈妈都是伟大的。

每一个母亲和孩子之间,都是生死之交。



这两句话似乎在很多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屡见不鲜,但此集纪录片中的真实故事拍摄,却尤为深刻。





近年来,从陆续开放的二胎、三胎政策,到随着年纪增长换来的家人催婚催生,似乎不顺应当下时代政策的执行,女性不生孩子,就是叛逆,就是违背传统的体现。



可是为什么一定要生孩子呢?

为什么一定得卡着岁数年龄段,来要求女性像完成任务似的执行这件事情呢?



生孩子,应该是自愿、自己乐意,才去做的。

不愿意生,和想清楚了再生,本来就是两件事情:不能因为时间先后的问题而混为一谈。





但我们却往往无法和自家长辈心平气和地谈论与沟通此问题。



“你不做怎么知道不幸福呢?”

“你先去考虑,生完了再说。没钱我来给。”

“25了,眨眼就30了,我担心你变成老姑娘嫁不出去。”

“你妈妈在你这个岁数的时候你都1岁多了。”



实则关心的逼迫,仔细想想真的挺可怕。





片子中,孩子出生后被抱出产房,两位母亲的反应:

一位说:宝宝好吗?

一位说:妈妈好吗?



看到这个位置的时候,我特意倒退回去,打开弹幕再看了一次。果不其然,似乎刷屏似的留言都在说:那个问妈妈好不好的一定是外婆。


片子中,采访了几个二胎家庭为什么要生二胎的原因,大多数都是为了给老大找个伴儿,不想让孩子太孤单。

你看吧,孩子还没出生,就被扣上了一个这么大的使命。
可是这公平吗?
孩子应该是一份单纯的爱的礼物。

不是所有的传统和常规就是正确的、应该的,每个人的人生节奏不一样,都应该互相尊重。


我不知道多年后我会不会去执行这件事情,甚至不能有信心,觉得自己能找到一个能信任的、未来替我在手术风险通知单上签名的家属(除爸妈外)。但如果真的选择生孩子,也一定是我发自内心乐意去做,并考虑清楚后果和要负起的责任才会去执行的。

时代不一样了。
有些事情,真的不要瞎催。



图片

“你知不知道什么叫童年?”

“童年我只理解一部分,就是童年就是你的.....比如说一个人你长大了以后,然后回想小时候。”




片子开头,就上演了声嘶力竭的“妈妈不要离开我”的大戏,竟觉得可爱又有些搞笑,也不免心疼老师们。



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好像总是从爷爷奶奶口中听说的。

幼儿园开学的第一天,我可是和大多数的孩子不一样,别人在哭,我却笑着和他们说再见,然后就走进了幼儿园的大门。



在爷爷家的书架上,还存放有我在幼儿园中班的时期常读的《365天故事》上、下两册,好厚好厚的两本。很神奇的是,我居然还能记得当时的那些读书画面:

当时的座位,在进门口的右手第一列,有一个长头发的女老师坐在我的左侧,总教我读书。放学之后还和奶奶夸我,说文婷今天又学会读了哪些文章,识了不少字。



真的给我当过老师的奶奶长脸了!






后来堂妹出生了,再后来有一次爷爷抱着她来接我下幼儿园。

那天我很调皮,非要爷爷牵着我走在游泳池边的鹅卵石路上。突然脚一滑,我噗通地掉进了池子里。浮出水面的几次,我瞥见爷爷火速把妹妹放在树下的草地上,便跳下来打捞我。



那天我们一老一小湿漉漉地走回家,可把奶奶吓了一跳。

后来的好多年,奶奶总是问妹妹:姐姐以前上幼儿园的时候干什么?

妹妹:“咚”了呗~



这小屁孩倒是对我的精彩故事记得很清楚,尽管当时的她还小得得要爷爷抱着。





后来就在我准备上大班时,幼儿园要搬家了。家人嫌远,加上年纪也符合小学学前班的入学条件,就让我直接上了小学。



对于学前班的记忆,就是总让我剪纸的老师——手工课真的很痛苦。



其次痛苦的就是美术课,画画真的很糟心。

有一次要画动物,我画不出来,哭着喊着让爷爷帮我画,大晚上的,爷爷就用毛笔给我画了一只公鸡。

我就在旁边盯着爷爷给我做作业,还爱指导:你的细节勾线太多了,老师一看肯定就知道是大人画的,你快擦掉一些线条呢。





再长大一点,就被我爸妈送去学电子琴了。

每个周末,我最怕我爸说要送我去上琴课,因为他总坐在我旁边,打手、打额头。我总是很“狡猾”,让他去逛街、吃东西,再回来接我。但每次的小把戏总是逃不过他的眼睛,他也总是在亲戚朋友面前说我古灵精怪,一肚子坏水。



片子里头,小女孩钢琴表演结束了和爸爸的对话,仿佛就是我小时候亲身经历的场景重现。





再到上小学,他每次回爷爷奶奶家吃晚饭,总是从进家门开始就蹑手蹑脚,然后会突然推开我的房门,检查我是不是在写作业,如果头太低了也会被拍额头。

所以每到饭点,我的耳朵就会特别灵,就是为了躲避他的突然袭击。现在想想,我的“狗耳朵”一定是那个时候被训练出来的。



小时候做错事还会被他罚跪,就是跪在铺有编织垫的床上。有时候实在太无聊了,就会随手翻起周边的书。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翻到一本音乐教材,俗称歌唱本(配有简谱和歌词),我就边跪着边练歌。



那应该是我爸来检查我的跪姿时最哭笑不得的一次。

他说:“你是在受罚还是在学习?”



我甚至怀疑,小时候他是不是为了“打压”我,说我豆沙嗓唱歌难听,还说了好多年。





总结来看,虽然我的童年好像也上了不少的兴趣班,但还是很幸福快乐。因为有爷爷奶奶的照顾和疼爱,有一个老是爱吓我的老爸,和当时还很温柔的老妈。



但不爱哭的我应该也给他们省了不少麻烦吧,嘻嘻。






图片


也许我们中的一部分人,都曾经是小锁。

长大了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报喜不报忧。
因为害怕报了忧,得不到大人的理解与支持;似乎随着长大,尽管报喜,也更难得到他们的认同与理解,索性就愈发不爱提了。


读书时,觉得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最重要的,因为其中会有很多喜怒哀乐交杂的感受,喜欢其中真实的体验,也觉得其更能让人成长。
现在工作了,不知不觉却也有迹可循地的,要把自己训练成一个解决问题导向的人,自我情绪的排位也自觉靠后了。

逐渐长大,成为一个应付工作的机器人,疲于适应工作和快速节奏的生活,不知道这样的长大是好是坏。但工作之后,和家里汇报的情况,却也大多只是结果了。比如换了一份工作,工资多少;比如要准备搬家了,搬到什么位置,租金多少。

但审视自我,值得庆幸的是,依旧能发现生活中的大小乐趣,并仍旧乐于记录。
也许是一张照片,也许是一些文字,也许是听到喜欢的一首歌并学着唱,也许是新学会做的一道菜,也许是与朋友对话后的些许感慨。

长大之后,深感文字和音乐,最是,也最易抚慰人心。


“十年后的你,会成为怎样的父亲或母亲?”
“开明通透的、幽默有趣的、能作为你坚强的后盾、并陪伴你一起看世界的。”






图片

“人类最强大的,不是核武器,而是豁出一切的勇气”。


选择从万里高空往下跳伞空降,有人是为了付费体验从空中一跃的这项极限运动带来的刺激,但也有人,是在保家卫国,是在临危时去应战、去拯救与守护普通百姓民众。

我很难想象,作为空降兵,他们的每一跃需要鼓足多大的勇气,甚至是作出了多大的、也许需要放弃一切的决心。除了尊重和敬佩之外,却也一时找不到形容词句。

这一群人,该是从天而降的希望吧。


我对军营的体验或是接触,也只限于每个入学阶段的军训。

初中的军训在校园内进行,但是从学校走去大学食堂的那段路,午饭时间,路上总是站满了很多家长。当然,其中有一次,人群里也站着我爸妈。

高中的军训,住进了军营,只记得走去食堂的路好远,住宿在大通铺,几十号人睡在一个大房间。
床,是木板床,高度只有十多公分,近乎于直接睡在地上。洗澡是公共浴室,时常要排长腿,晾衣服的方式也各出奇招。洗完晾干后的衣服,却也总是带有南方的闷热夏天的味道。

大学的军训,也在校园内。成年后的军训,似乎早已习以为常。少了很多打闹,乖乖听指令、做动作便可。

回头一看,只是短暂的一两周的离家军训时间,自己的爸妈就已担心得不行,选择投入军营的孩子,得有多大的决心和勇气。


作为普通人,还是珍惜平凡的生活吧。

2022年的春天,身处上海,至今已居家59天。
希望下一年的春天,不要再出现令人匪夷所思、让人大跌眼镜的荒唐事,能平安度过。

这美好的无战争的世界,便也是这些曾经也是普通人的普通人,用生命守护的。

别辜负了。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fanwen/23572.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