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1000字 >

《孔雀—-我是真的么》观后感10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4-24 10:36阅读:
《孔雀—-我是真的么》观后感



终于赶上了一场有映后的电影。



根据导演的说法,他因为读了一篇文章,知道日本有个职业是为客户提供租赁伴侣的服务,于是他专程到日本考察,然后耗资340万欧元,以40个场景和80多个演员,用29天拍了这部片子。



片子里男主的职业就是扮演伴侣,他扮演有品味的男友,扮演孝顺有才华的儿子,扮演飞行员父亲,扮演爱吵架的丈夫,扮演同性恋人,成为“有伴公司”的金牌服务人员。



与演员不同,他的职业要求除了相关工作人员外,只有委托人知道事情真相。也就是他的工作中,所有世界都是平行的、只有几个人设定规则的世界。他频繁的跨越每个世界,满足世界上虚荣又孤独的灵魂,而自己的真实世界中,只能靠同事和女友来维持他本人的特质。



因为他的工作要求他必须放弃自己,隐藏情绪,感知且必须要满足别人的情感需要。他用职业技能感知女友的情绪,她希望他说什么他就说什么,像程式设定一样,对音乐会的描述、对大型狗的态度、对一件家具的喜好都带着讨好,带着预判,就像机器人一样,通过他人的表情动作,生成一个可能对方最想要的结果。



当修水阀的人说他报修,他不敢理直气壮的肯定自己没有报修过,;当大家认定是他占用了残疾人车位,他无法确认是否真的没有;当女友提出他不真实的时候,他的程序彻底断裂了,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做一个真实的人。他想找到真实,但是他知道真实那么脆弱,只要两几个人信誓旦旦的描述,所有人就会认为这是真实。



于是当他女友提出分手,他会想到找人扮演混混而自己见义勇为,以为可以重建一个世界就是真实;当他三次偶遇一个有趣的女孩,会怀疑对方也是朋友雇佣来取悦自己的“职业伴侣”。他想通过冥想、通过模仿女友的行为、通过疑神疑鬼的抓起蛛丝马迹,来证明自己的真实,但最后一切都比不上在客户面前撕掉面具。然而,撕掉面具的一刹那,他发现,原来大家想要那个设定的世界,即使戳破,也可以用个荒谬的理由继续伪装。可能整个世界,都是虚构的。



映后有人提问,孔雀与男主有什么关系?导演说,孔雀跟所有的鸟都不同,它不会飞,它叫声可笑。???确实没听懂,可能想说孔雀和男主一样,是看起来不像人的人、不像鸟的鸟?



谈不上喜欢这部片子,但看完人是有点恍惚的。当导演讲英语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去听英语然后想评判翻译是否准确的时候;会评判女主持人的心理,因为她总是抢着越过翻译跟导演交流的时候;当导演答疑的时候跟朋友交头接耳后怀疑自己会上北影节吐槽名单的时候;当离场时没带着喝完的饮料瓶说惭愧的时候…我都会马上想,现在运行的角色,是否也是那个虚伪的自己?真实的自己,到底是这个非要显示自己有品有德的人,是这个想要反思和评判的人,还是能看到两个自己的人?



离场前叫车,默认定位在万达文华南门。我跟朋友边走边念叨“万达文华在哪呀,是索菲特么”?一个男生从旁边路过,接话说“万达文华就在出门右手边,紧挨着”。我觉得当时这句话对我来说就像画外音一样,我听到了又好像没听到,继续叨叨“哦哦,所以就是原来的万达索菲特,好久没来这边,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改成索菲特了”。



是的,当时真的完全没有进入“陌生人慷慨的给了你信息应该如何回应”这个程序,然后一秒钟内听见朋友说了“谢谢”,我才切入这个“待人有礼”的程序,追了一句“谢谢谢谢”,但男生头也没回的走了。然后我非常迅速进入了下一个“担心被嫌弃”程序,得,应该又可以上吐槽名单了,就爱装的姐姐知道“这原来是索菲特”。



总之,感觉今晚每个动作和心理完成,都会想要评判自己,时间上没有间隔,但清晰能感觉到不同程序的切换。这跟以前内耗的感觉还有点不同,因为没有嫌弃自己,就是单纯的像看电影一样,看自己的想法,看自己评价自己的想法。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我思故我在吧”?可能,我思并不会真的让我在,只有接纳我,我才真的会在。



睡了,我司雇我在,不是让我半夜想哲学的,过了一点就会整夜失眠这件事儿,已经测试过几次了。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31351.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