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7-08 16:20阅读:
次
纪录片《文明之旅》观后感
今天的观后感,我想聊聊中国历史从周至唐,再到宋,文化是如何从开放逐渐到狭隘的,以及这对我们今天看待美国有什么参考价值,对我们个人成长又有什么借鉴意义。
一、宋代文化为何开始变得狭隘?
宋代雕版印刷开始真正普及,书籍印刷数量快速上升、价格大幅下降,越来越多人开始读得起书,文章诗词流传范围和速度远超唐代。按理说,有了这样的技术加持,宋代文化对周边的影响力应该超过前朝才对。
然而奇怪的是,我们的文化根基叫“周礼”,我们的主体民族叫“汉族”,我们的衣服叫“汉服”、“唐装”,海外的华人聚居区叫“唐人街”,这里面压根没有宋代什么事。日本有“遣唐使”,从中国学了不少东西回去,但咋没有“遣宋使”呢?唐代长安“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景,宋代咋就没有了呢?
一些宋代政策或许可以窥见端倪。宋真宗时签订澶渊之盟,从此宋辽边界开始通商,但书籍除外,除了一些四书五经之类毫无秘密可言的古书,所有宋代当时的书籍是严禁对外贸易的。到了仁宗时期,欧阳修直接上奏折建议说,国家要建立“出版审查机制”,书商不能擅自印刷书籍,要朝廷审核通过才行,否则处以巨额罚款。等到神宗时期,更是直接把非法印制、买卖书籍入刑,违法之人要坐三年牢。
那为什么宋代对文化输出管控这么严格呢?很简单,因为国家没那么强大了,竞争对手多了。
在周代,华夏民族放眼四方,除了自己之外都是茹毛饮血的蛮夷。所以那会儿我们的心态最开放,四方的蛮夷只要愿意循“周礼”,学习我们华夏民族的生活方式,那就是自己人。此等胸怀,何其宽阔!
到了唐代,接触的世界明显变大了,其他国家也不再是茹毛饮血的原始人,但无论文化、科技,都与大唐相距甚远。因此我们也是海纳百川,欢迎万国来朝,只要愿意来我大唐学习,没关系,我们的制度、文化、技术、宗教随便学,书籍随便抄。此时虽然没有了周代不分彼此的胸襟,但仍不失天下领袖的气质。
但到了宋代,我们打开地图一看,如果不是提前读过历史,我们都不会觉得这是个统一的时代。只看地图,辽国的疆域比北宋还大,人家也是皇帝,人家也尊孔子,人家也有科举,怎么就你是华夏正朔呢?甚至连西夏,人家都有自己的文字啦,再不是未开化的蛮夷。
所以,站在大宋君臣的角度想,外面威胁这么多,而且一个个都不比自己弱,自己好不容易有点领先的技术、先进的文化,是不是应该保密,别轻易让外国学了去,回头反而威胁自己的地位?
二、美国为什么变得狭隘?
看懂了宋代的变化,再来看当今世界的逆全球化、美国的一系列转变,也就不足为奇了。当一个国家不再是世界上唯一强大的那个,开放包容就会消失,民族主义就会兴起,就会开始搞技术垄断、文化管制、贸易禁运这些手段,古今中外,大家都差不多。
美国建国的前200年,它的制度可说在地球上遥遥领先,大思想家托克维尔去美国溜达了一圈,也被震惊到了,于是写出两卷《论美国的民主》。那个时代,美国对全世界白人都敞开大门,只要你认同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踏上这片土地,你就是自己人,就可以在这里努力奋斗,成就一番事业。后来美国成了全世界的大哥,文化更加开放了,种族也不再是问题,黑人、黄种人理论上都可以在美国读书、工作,追寻自己的“美国梦”。
但冷战时期,面临苏联的威胁,美国不再是世界上唯一的老大,于是国内立刻有了“麦卡锡主义”,在思想和文化上开始变得狭隘、封闭,钱学森钱老就是那段时期在美国被排挤和迫害的。后来苏联衰落,超级大国只剩下美国自己,美国又重新恢复了包容和多元,在几十年内领导全球。
后面的事情咱们就都熟悉了,最近这10年,美国先是对中国搞芯片禁运,不让自己的先进技术外流,然后又是贸易战,现在已经开始限制中国学生去留学了。这是为啥?不是美国有多坏,无非就是它感觉到威胁了,因为我们强大了嘛。
三、能力和品德的关系
一个国家,或者说一个文明,它的第一要义是生存。所有道义,都要在生存之下才能展开。一个开放、包容、慷慨的国家,首先得强大。
人也是一样。班里的好学生,作业随便同学抄,随时给同学答疑解惑,大概率他在班里的成绩遥遥领先,如果有10几个人成绩都在第一梯队,那很可能就没有这样“慷慨”的学霸了。
我们经常谈论能力和品德的关系,讨论“德”和“能”哪个更重要,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话题,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认知是“德”在“能”先。
但我们经常忽略的是,能力和品德的“四象限”是缺少一个的。有德有能的大才之士、无德有能的大恶之徒,这两种人肯定是有,只是数量不多。最常见的就是无德无能的平庸之辈,这是人群的主力,到处都是。但最后一种,“有德无能”之人,这样的人存在吗?
假设真有这样的人,他有高尚的品德,愿意为了伟大的事业鞠躬尽瘁。然而他有一个毛病,就是无法判断到底什么才是伟大的事业,最后在错误的方向上持续耕耘,最终可能对社会还造成了不小的伤害。那你说,这样的人还算品德高尚吗?
假设真有这样的人,他能意识到自己能力不足、判断力不够,那他最应该做的就是退位让贤,让有能力的人来担当重任。但如果一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他还是“无能”吗?这已经是绝大多数人都达不到的境界了。鲍叔牙知道自己不行,给齐桓公推荐管仲,你能说鲍叔牙“无能”吗?
所谓的“有德无能”,更多是一些人包装自己的手段罢了。既没有本事,又想要进步,当然就得给自己制造点“优点”,当所有的业绩都拿不出手时,“人好”就是最廉价的标签了。所以但凡遇到有人说自己“什么都不会,就是人好”时,最好立刻提高警惕,因为这很可能是个超级大坏蛋。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fanwen/32199.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