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范文 >

“九三”阅兵观后感优秀作品展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10-17 08:57阅读:
“九三”阅兵观后感优秀作品展



导语


有一种感动,无需言语,只需凝望那一片庄严的“中国红”;有一种力量,地动山摇,就蕴藏在将士们坚毅的目光与整齐的步伐中。九三阅兵的号角,吹响的是国家的记忆与民族的骄傲。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坐在屏幕前,心却早已飞向天安门广场。那呼啸而过的战机,是写给蓝天的情书;那气贯长虹的徒步方队,是踏在我们心上的鼓点。此刻,我们想说什么?我们又该如何行动?



01


历史警钟长鸣耳

科技利剑护国疆

293班 成佳怡

时光流转,记忆永存。从小在“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教诲中成长,那些爱国故事、红色歌曲和抗战影片,早已在我心中种下深深的民族情怀。今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学校组织观看的“93大阅兵”,让这份情怀再次澎湃涌动。

直播开启,同学们不约而同挺直腰板。当各国领导人步入会场,他们眼神中流露出的不仅是对盛典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东帝汶总理神情的细微变化——从初入会场的些许局促,到见证中国强大实力后的从容自信。这一刻,我深深体会到:唯有自身强大,才能赢得真诚的尊重。

正当我沉浸在这份感悟中,一阵阵铿锵有力的脚步声震撼心灵。陆军、空军、海军方队依次行进,战士们坚毅的眼神、挺拔的身姿,无不彰显着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更令人振奋的是,无人作战群作为新质战斗力的核心力量首次亮相,信息作战模块集成电子对抗、网络攻防等先进技术,这些科技强军的成果,标志着我国国防正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飞速发展。

这场阅兵不仅展示了国家军事实力的提升,更是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它让我明白:科技是现代国防的基石,创新是强国兴军的关键。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未来用智慧和才华筑牢国家安全屏障,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力量。

指导老师:刘丹 张祺睿




02


真理之光照前路

青春执笔绘新篇

293班 吴秋童

八十年光阴流转,承载的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观看这场纪念盛典,我深切感受到:指引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正是那穿越时空的思想光芒,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在中国大地的生动实践。

从战火纷飞到国泰民安,这条复兴之路浸透着无数先辈的鲜血与智慧。他们以马克思主义为火炬,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在困顿中开辟新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脉相承的理论创新,如同照亮前路的灯塔,指引着中国这艘巨轮破浪前行。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和平发展的受益者,更是全球治理的贡献者。我们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理想在当代的生动诠释。当受阅官兵迈着铿锵步伐走过天安门,当新型装备展现科技强军的成果,我看到的不仅是一支威武之师,更是一种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姿态——既坚守和平发展的初心,又肩负起大国应有的责任担当。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更应深刻理解理论传承的时代意义。这份传承不是简单的背诵与重复,而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青春的智慧去丰富和发展。让我们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既做理论的践行者,更做真理的探索者,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这场阅兵最深刻的启示在于: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正确思想的指引。而这份思想的火炬,正等待着我们年轻一代接过并传递下去,用我们的思考与行动,在新时代的画卷上描绘出更加灿烂的图景。

指导老师:刘丹 张祺睿



03

山河已无恙

吾辈需前行

294班 韦砚元

当气势恢宏的“93阅兵”画面在眼前展开,我的内心澎湃难平。回望百年征程,从鸦片战争的屈辱到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华民族在血与火的考验中铸就了不屈的脊梁。南京城下的三十万亡魂、东北大地上的无声呐喊,这些历史创痛警示我们:唯有自强,方能守护家园安宁。

在民族存亡之际,中国人民团结在党的旗帜下,以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指引前路,最终赢得了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胜利,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宣告响彻世界。

八十载砥砺奋进,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今日阅兵,既是国威军威的展示,更是和平发展的庄严宣告。当新型战机掠过苍穹,当数字化方阵威武行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支强大军队的英姿,更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中国正通过这样的盛典,向世界传递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念。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着特殊使命。我们要把历史的警示化为前行的动力,用科技创新的利剑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让我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答卷,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我们手中变为现实。

指导老师:黄晓燕 张祺睿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fanwen/33466.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