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9-03 10:38阅读:
次
电影《苏捷斯卡战役》观后感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今年是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日,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连续播出反映二战时期的老电影。昨晚,我看了前南斯拉夫电影《苏捷斯卡战役》。我记得若干年前看过这部片子,但那时有些不专注,走马观花地看印象不深。现在重看此片,我有些想法涌上心头,不吐不快。
该电影是由南斯拉夫导演斯蒂佩·德利茨执导,理查德·伯顿(英国演员主演过《埃及艳后》)、日沃伊诺维奇(主演过《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主演的战争电影,于1973年7月在莫斯科电影节首映并获特别奖。该片改编自1943年二战期间南斯拉夫游击队在苏捷斯卡河谷突破德军第五次围剿的真实战役。影片聚焦铁托率领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共2万余人被12万轴心国军队包围后的突围行动,展现游击队在武器劣势和伤员众多的困境下分两路突破封锁的艰苦过程。
我总体感受是这部片拍的真实、朴素、自然,通过影片我能强烈地感受到南斯拉夫人民经历的苦难和不屈的斗志、德国法西斯的凶残、以及战争的残酷。注意到以下细节:
一、铁托的坚强意志。铁托带领的是一支带有大量伤员的部队,说是2万余人,有4000名以上是伤员,他坚定地要带走所有伤员,宁愿错过最佳的突围时机,也要等待所有伤员全部脱离险境。同时,他也有独到的战略眼光,亲自制定作战计划,及时派一支队伍占领了一处关键高地,最后确保了整个部队安全突围。
二、苏捷斯卡战役中的苦难行军,有些类似于中国的长征,当然其深度、广度不能和长征相比,但它的意义对于南斯拉夫来说应该很大,并且影响深远。铁托称自己的部队是“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可影片里的德国鬼子说他们是游击队,影片中的多数解放军战士也都说自己是游击队。只有铁托在对国际上发电报或给部下作指示时,都落款“南斯拉夫共产党总书记、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铁托”。
三、战争总要有牺牲的,但感觉此片对指挥员们描写有欠缺,打仗的智慧不够,谋略少。德军仗着部队装备精良和人多势众,对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形成了包围之势,上有飞机支援狂轰滥炸,下有火炮、坦克,德国将军疯狂叫嚣要消灭一切生命。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则是行军、抢山头(类似于《南征北战》中的抢占摩天岭)、打阻击,遇敌机轰炸,不能有秩序地安排防空,导致损失惨重,就连铁托也在敌机空袭中左手臂受伤;遇敌坚固堡垒围困、办法也不多,还是靠两条腿多走了许多路绕开敌人重兵把守的防线,才找到敌人防守的薄弱处突围而去。当然,不畏艰险要达到战役胜利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尼古拉和受重伤的妻子薇拉最后告白
四、游击队长尼古拉的妻子薇拉是名军医,在敌机轰炸中受了重伤,医生在无麻药的情况下给她做了截肢手术,但并没有能挽救她的生命。那手术场景太真实了,丈夫尼古拉在窗外来回走动焦急地等待,薇拉躺在手术台上难忍剧痛就抓按住她人的手放在嘴里咬,那情景让我看得特别难受。最后薇拉因失血过多,脸色苍白,跟她爱人最后说的话是要照顾好他们的小女儿。
五、这支部队里有一名牧师,这位牧师会为牺牲的人做祷告。他和一位来找儿子的女基督徒有一番议论,女基督徒说这些人(指解放军)没有信仰、因为他们不信上帝,牧师口中喃喃地说“相信上帝”。后来牧师看到牺牲的人越来越多,而突围却有点渺茫,他祈祷说“上帝啊,我为儿童、妇女、伤病员和全人类祈祷:让我们突围出去吧,如果你是存在的就请帮助我们,如果你是虚无的那就随便吧。”那位女基督徒虽然与战士们信仰不同,在见到儿子后,却选择留在部队帮着抬伤员,他儿子劝她走她也不走,不料儿子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她和牧师赶到儿子身边,儿子拿出机枪子弹说“牧师同志不要为我祈祷了,突围时用子弹为我报仇比什么都强!”说完就在母亲的怀抱里牺牲了。
三师师长萨瓦和游击队长尼古拉
六、南路一线由第三师师长萨瓦带领的有几千名伤病员的突围部队最为艰苦,牺牲也最多。某天夜晚,萨瓦正在巡查队伍,外围山头上是以德国为首的轴心国部队点燃的一团团篝火,一群群头戴钢盔的法西斯士兵高唱着纳粹歌曲,导演的镜头用两、三分钟时间,反复播放了篝火映衬下头戴钢盔的法西斯士兵身影,连一个正脸镜头都没有。我猜导演想表达什么呢?是表明德国法西斯必将葬送在人民战争的熊熊大火中,还是表明在法西斯主义歇斯底里下一群受蛊惑的人正犯着反人类罪呢?这个片段对游击队来说是不是象“四面楚歌”?
七、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勇敢、顽强,从不轻言放弃。指挥员们在关键时刻总说“共产党员们都站出来,跟我一起冲。”后来,有的非党员就有意见了,说以前打仗都不分这个的,现在就要分了?表示自己一样要站出来向前冲。三师师长萨瓦在突围前动员说“同志们,就要突围了,德国人挡不住我们。要拿出勇气来,三师与伤员同生共死,我们一定能够突出去!”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在即将成功突围的最后时刻光荣牺牲,让人为之痛惜。
八、一位老战士共有4个儿子,都在解放军里,前面3个儿子都牺牲了,他的小儿子才14岁左右,铁托嘱付他带着小儿子回家吧。他带着小儿子在回家途中被法西斯发现了,他跟法西斯哀求说,3个儿子都被你们打死了、请给自己留下最小的儿子,可是法西斯毫不留情开枪打死了他的小儿子,还有意不杀他让他痛苦地活着。
九、来铁托部队观察的英军代表团发电给英国的将军请求派飞机给予空中支援,结果被英军拒绝了,铁托说这样也好、我们战后就不欠谁的了。怪不得老人家曾评价说,“铁托这个人了不起,是块铁,是打不倒压不垮的人”。
十、为了能成功突围,铁托曾下令破坏道路、桥梁、销毁埋藏所有重武器。有一高一矮两名炮兵战士在执行这个命令时打了折扣,悄悄藏了一门小炮和三发炮弹伪装好用马驮着。当敌人坦克成为突围路上的最后阻碍时,这两名炮兵战士用这门小炮和三发炮弹接连击毁了敌人的三辆坦克,为部队成功突围扫除了障碍,立下了重大战功。铁托对两名战士说,“你们是唯一不执行我命令而又应该受嘉奖的人”,“我们还受到嘉奖?那太好了”高个子战士激动无比地抱住铁托在他的脸上亲了一口。
血战后的伍切沃高地
十一、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经过顽强战斗最终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以伤亡8000多人的代价取得了胜利。影片结尾,突围后铁托带着长长的队伍经过草原,牧场上有一位戴着头巾的老奶奶迎上来摸了摸铁托的脸,铁托也用那只没受伤的手握了握她的手,互相问候了几句,铁托就继续带着战士们前进了。没有我们电影中熟悉的热烈庆祝场面。
这部电影是彩色影片,但是色彩并不明亮、艳丽,整个片子呈现出有点发灰带蓝的色彩,我感觉就象是部纪录片。在仔细查阅该片译制人员名单时,我意外地发现了翻译人员中有邵云环的名字,大家都知道1999年5月7日我驻南联盟大使馆被北约轰炸,牺牲的3名记者中就有她,让我们在看电影的同时缅怀英烈。回顾二战,前南斯拉夫人民的经历与中国人民有相似之处,虽然南斯拉夫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已经解体,但那段英雄的历史不会被遗忘,将会永远铭记在热爱和平的人们心中。
石为昭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32919.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