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7-22 10:10阅读:
次
《铃芽之旅》观后感-
恒久不变的主题,清新唯美的诠释方式.
铃芽之旅真的很适合在杜比厅看----音效与剧情相得益彰,旅途中的新世代电子音乐,复古迪斯科;开启往门时的教堂吟唱式女声;跑车上街时引擎的轰鸣...配乐种类丰富多样,杜比厅高效还原,铃芽解救草太时宏大的声效在影厅响起,四周寂寂无声,只听天地喃喃,这种感觉在日常生活中绝对无法体验到,仿佛真的进入了神之领域.这种震撼感和平常带着耳机听音乐不同,更能还原现实世界中乐器的真实声音,让人听得头皮发麻,灵魂升华----不知是哪位大神(或厂商)配乐,太合我意了.
然后是场景.新海诚很喜欢高中生流浪的剧情诶~天气之子也是这样,男女主相遇在离家出走的过程中.这种设定带着一定的新奇感----与现实不同,这些离家出走少男少女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不可能如此美好----亲人担心,生存压力,被拐卖的风险----没有艺术加工,真实生活经不起想象.新海诚可能还是有些中二在身上的----电影设定带有奇幻色彩,因为主题的内核太过沉重,他不希望在沉重的叙事中讨论亲人的突然离世会带来怎样长久的创伤与阵痛,于是往门被构造,铃芽和草太相遇.
故事开始又落下,比起一场奇旅,更像一场幻梦----新海诚的镜头没有强调故事背景,剧情发生的动机隐藏在幕后,对剧情逻辑有追求的小伙伴可能看得莫名其妙,一头雾水----ta俩怎么就产生了如此深的羁绊?铃芽是不是恋爱脑上头,不然如何为了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帅哥抛下苦苦寻找她的姨妈?铃芽对从四岁就收养她,养她10年,为此牺牲了大好青春年华的姨妈说出"又不是我想叫你收养我的",是不是太过骄纵,不体贴人了?然而,新海诚特意在前面剧情种提及铃芽对她姨妈的态度:"我拖累了她很多,耽误了她找对象(大致意思)";这种矛盾与其说是铃芽人格上的割裂,不如说是16岁少女的叛逆.啊,这种极端情况下不在意后果,抒发自己情绪的做法太中二,太少年了,本成年人鼻头一酸,真想回到可以肆无忌惮说出一些话,不用顾忌后果的时代啊~
篇幅不够,下篇再聊。
写在后面:
《铃芽之旅》这篇文章写于2023.3.25。《铃芽之旅》电影于2023.3.24在国内上映,当时有影迷团的影评要求,加上自己很喜欢,写的影评较为规范,甚至可以说是“任务型影评”。
发表出来是因为暑假和老妈交流秋招和公众号相关内容。翻看公众号文章,惊讶于之前的事和现在蛮像,之前的心态和现在的心态完全不同。按老爸的话说。“岁岁年年人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不同的人,可以指身边的伙伴,也可以指自己的心态。再跳脱一点:以前的文字扎实而紧密,有框架,现在更偏向自己意识的流动。
这篇文章发出来,是因为老妈评价公众号两年内仅有的三篇文章,说“发的内容太私人化了,没有创造价值的内容。不如把你写的读后感传上来。”
因为要发上来又看了一遍。写得太好了,真不敢想象自己这两年都在干嘛,既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系统学习,有没有扎实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点江郎才尽。不知道这话江郎自己可不可以说。
评一下这篇读后感:
意识层面:
1.框架明显。开篇点题,奠定观后感基调。后续内容按照“电影场景设置----电影情节设置----观后观点”推进。
2.内容扎实,侧面反映作者当时强大的脑容量。
脑力:看电影全程没有记笔记,第二天还能想起来这么多有关场景的东西,以现在的脑力,想必做到有点困难。
内容质量:写观后感之类的内容,除了读完《窦娥冤》的内心震颤,似乎没有让自己特别满意的。
具前瞻性的内容体悟:真是何德何能,当年就在杜比厅看电影。新世代电子音,吟唱女声,敲下这些字的时候又在头脑里回响起来。
更巧的是过两天要去日本。老爸批评我:“赶上这事就去了,自己想玩,想体悟的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
还真是。在电影院看完《铃芽之旅》两年,没有这篇观后感,我甚至不会记得看了这部电影,就像某个夏日翻看自己的日记,突然发现自己居然看过《波普先生的企鹅》。人的记忆就这样轻轻划过生活,生活就这样倒映在人的记忆里。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32361.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