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8-29 11:54阅读:
次
《大明王朝1566》观后感
高翰文,江南才子、书香门第。“雅人或因清高而不合污,却绝不会以清高而拒雅致。”所以,被一个姑娘诱捕,被四个太监胁迫,签下所谓的罪状。儒生有时候惨就惨在太讲道理,沉浸在仁、义、礼、智、信里不能自拔,还幻想对方也跟自己一样讲道理。
胡宗宪说高翰文不适合当官,其实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呢?读书人脸皮薄,见不得脏东西。胡宗宪第一次和海瑞长谈,说亲人给他盖了三间牌坊,他可稀罕了;期间得知同乡收了沈一石的家产后还想在战场以死明志;最后一次长谈又为保住自己名节劝海瑞留任。中学时有个命题作文叫《近墨者未必黑》,现在想想,不纳投名状,谁敢带你玩呢?
胡宗宪劝愚忠不读书的马宁远多读《左传》、王阳明,又对翰林出身的高翰文说“圣人的书,都是给人看的,拿来办事,百无一用。”这也算是因材施教吧,读书人太难了。
胡宗宪跟海瑞说:“皇上要用的、你推不倒,皇上不用的、你保不了。”严嵩把持朝政二十余年,树大根深。清流们多次倒严,最后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正压垮严党的最后一根稻草还得是巡盐后跟嘉靖分赃不均。其实全剧只有一个中心思想:理论无高下,形势比人强。
沈一石的名字很有意思,因为明初还有个富商叫沈万三。沈万三把朱元璋当打手,朱元璋把沈万三当钱包,互惠互利好些年。明朝建政后也是“要么打百姓的主意,要么打商人的主意”,最后当然是兔死狗烹,劫富却未必济贫。
掠之于民、掠之于商、掠之于官。本想利用改稻为桑兼并农民的土地,不行就抄了沈一石的家,沈一石没钱再抄郑必昌、何茂才的家,还不够最后抄严党们的家。海瑞说: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吕芳授意冯保打死周云逸,又把冯保送去给世子做大伴,风险对冲、左右互搏;郑必昌、何茂才让高翰文去抄沈一石的家;嘉靖让陈洪把冯保送去朝天观,还默认陈洪殴打羞辱大臣;陈洪诱导赵贞吉说出“朋党”二字,以罗织王用汲的罪名;大佬们只唱红脸、好话说尽,再让小弟唱白脸、坏事做绝。
海瑞骂田有禄时说,一家农户全年穿衣吃饭也不过五两银子。郑必昌说,我大明朝一个大学士一年的俸禄才一百五十八两,我当了巡抚一年的俸禄也就一百余两。海瑞受审时说,大殿一根栋梁从云贵运到北京要五万两。徐阶的儿子,新任工部侍郎徐璠为给嘉靖盖万寿宫、仁寿宫,索要的预算是三百万两。鄢懋卿南下巡盐,敛财五百多万两。徐阶跟嘉靖说,抄没严世蕃、罗龙文、鄢懋卿等一干贪吏家财总计一千万两。
乞丐出身的朱元璋恨透了元末的贪官污吏,所以明朝官员俸禄极低,但明朝建政后剥皮萱草也止不住贪污。权力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既然职位是由上级任免,便只需要对上级负责。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新任工部侍郎,徐阶的儿子徐璠,前任是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看来是谁做内阁首辅,就让谁的儿子给嘉靖盖大房子。“安得广厦千万间”这诗从嘉靖嘴里背出来就很讽刺。
“敬天修身,卧不过一榻,食不求五味,服不逾八套……”嘉靖啥也不稀罕,嘉靖只要最后两个大房子。从吏部、兵部、户部挤出一百五十万两,凑齐三百万两给工部时,嘉靖喜形于磬,开心的鼻涕泡都快出来了。白天炼丹做道士,晚上执政当皇帝。嘉靖的爱好又肝又氪,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
嘉靖在城楼上跟黄锦炫耀当年“大礼议”时自己多威风,谁不知道他也曾差点被宫女勒死呢。久居深宫而知天下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笃信道教的嘉靖终究是没熬过一个甲子。
严世蕃跋扈,因为兼着工部的差事,他对嘉靖还有用;更因为老爹是内阁首辅,权倾朝野二十年,换掉严世蕃,谁来盖房子?换掉严家,谁来搞钱?陈洪没有一个好爸爸,却想跟严世蕃一样跋扈,皇帝赏个司礼监金印就乐呵的接着,让他去誉王府抓冯保也欢喜的应着。众所周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卸磨杀驴、过河拆桥是我们的优良文化传统。一朝天子一朝臣,酷吏有几个善终的呢?
关于所谓的“清流”和“严党”。贪污做事、贪污不做事、不贪做事、不贪不做事;贪污又分贪名和贪利,贪名再分明哲保身或者维护他人,贪利也分中饱私囊还是大公无私。剧中诸臣哪个不是“公忠体国”?五毒八苦、七情六欲,人性之复杂,岂是“清流”、“严党”几个字可以概括的?
后记:这是一群项目经理互相做局、破局的故事,这是几对父子相爱相杀的故事,这是一个王朝走向末路、又回光返照的故事。
虽然优酷垂垂老矣,但《大明王朝1566》还是值10块会员费的,光嘉靖就值7块。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32861.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