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11-05 09:29阅读:
次
《绿皮书》电影观后感
《绿皮书》拿过奥斯卡最佳影片,这部经典公路片的主角是一位黑人钢琴家与一位白人司机,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两人在南部巡演的故事。
01
电影内容
托尼原是一名保镖,在夜总会关闭装修期间需一份工作。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去参加了一位音乐博士寻找司机的面试。到达豪华公寓后,他发现这位博士是一个名叫唐的黑人古典乐钢琴家,钢琴家需要一个司机,负责在他举办南方巡演时的接送工作。
尽管两人来自不同的世界,但他们决定一起踏上巡演之旅。在种族隔离严重的南部地区,他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然而,在彼此最需要的时候,他们互相支持和帮助,共度难关。在一路同行的过程中,托尼和唐逐渐打破了彼此的偏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影片中一些画面非常值得回味。唐·谢利站在车边,面对着南部农场里正在劳作的黑人们的画面;唐·谢利在台上演奏时赢得一片掌声,下了台要上厕所却被告知只能去屋外的草丛中解决的情节等,都充满着反差色彩。唐·谢利作为白人,来说太黑,作为黑人来说又太高雅。他代表着比黑人更少数更弱势的群体发声。这位黑人钢琴家的群体归属问题,在那些瞬间显得尤为刺眼。
影片平铺直叙,没有特别高潮的情节,但不乏波澜。唐·谢利在雨中的那句带着哭腔的话便是其中之一。“我既不像黑人,又不像白人,和我的同伴显得格格不入。你说,我是谁?”。
最后,唐和托尼的拥抱、托尼家人对唐的接纳,让他们的友谊变得更加深厚,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迷茫和挣扎未必是坏事。游离在群体之间,寻找着个人归属感,便意味着生活并非一潭死水,而蕴藏着一股向上的蓬勃力量,有着自我争取的可贵意味。
02
观后感
《绿皮书》以公路之旅串联起种族隔阂与人性温情,托尼与谢利博士从隔阂到相知,用尊重打破偏见。平凡故事里藏着治愈力量,让我们看见平等与善意的珍贵。人和社会和世界是复杂的,一群人可能有某些特点是相同的,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打破刻板印象和偏见,平等地尊重和看待以及理解每个人和每个职业。
当拥有种族歧视的人碰到一起,当双方都因为不得已的原因而合作时,种族歧视是横在他们中间的“独木桥”。他们相伴相知,彼此关心,在这段不太安全,暗流涌动的“旅行”中,两人友情也发展到高潮,当唐最后来到托尼的家中时,影片也迎来了高潮,戛然而止的影片也留够足够的空间去让所有人体会其中的美好。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是会给人一种不同的感受,把它归为治愈电影,因为它带给我的是美好,是享受这个不太美好,却有善良的世界。
如果有一天,我是说有一天,我们遇到这么一个,有那么一丝能力,去对抗“偏见”,推到大山高墙的勇敢的人,或许大家只站在远处看看,哪怕什么都不做,但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你可以躲在角落里沉默,但是不要诋毁和嘲笑比你勇敢的人,因为他们争取到的光明也许会照耀到你”。但我更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这个“争取光明的人”。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600z/33723.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