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11-15 09:18阅读:
次
一骑红尘里的平凡重量——看《长安的荔枝》有感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千年来,这句诗总让人联想到盛唐的繁华与皇帝的奢靡。
但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却拨开历史的迷雾,让一枚从岭南运往长安的荔枝,成为照见人性与制度的镜子。
当我跟着主人公李善德的脚步,走完这段跨越五千里的加急旅程,才读懂这枚荔枝背后藏着动人的平凡力量。
李善德原本是长安市舶司的一名普通吏员,为人木讷耿直,不善钻营。
当那份“鲜荔枝需在十一天内从岭南运抵长安”的敕令意外落在他头上时,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从岭南到长安,山高水远,酷暑难耐,而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
起初的李善德也曾绝望崩溃,但骨子里的韧劲让他没有退缩。
他拿着自己绘制的路线图,一遍遍测算行程,一次次与人周旋。
既要应对各级官吏的刁难勒索,又要协调驿站、船夫、脚夫的调度;
既要忍受酷暑烈日的炙烤,又要承受失败追责的恐惧。
这趟旅程,早已不是简单的“运荔枝”,而是一个普通人在庞大官僚体系中,为了守住一份承诺、完成一份使命的孤军奋战。
影片中蕞打动我的是李善德身上那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才华,也没有权倾朝野的背景,仅凭一份细致入微的算计和一颗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心,硬生生在看似无解的困局中开辟出一条生路。
为了让荔枝保鲜,他尝试用竹筒密封、寒冰降温,甚至不惜拆掉马车改装成通风槽。
为了争取通行便利,他放下文人的清高,与刺史、将军、宦官反复博弈,哪怕受尽冷眼也绝不放弃。
这份执着,不是愚笨,而是对职业的敬畏,对责任的坚守。
在这个人人追求捷径的时代,这种“一根筋”的坚持,显得格外珍贵。
从岭南果农的辛勤劳作,到驿站驿卒的奔波劳碌,再到朝中官员的明争暗斗,每一个小人物都在这枚荔枝的运输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们有的贪婪自私,有的善良仗义,有的随波逐流,有的坚守本心。
这些鲜活的人物让我们看到,盛唐的繁华背后,是无数普通人的汗水与牺牲。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也是由这一个个平凡人的选择与坚持推动的。
这枚跨越五千里的荔枝,不仅送到了长安,也送到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它告诉我们,平凡不等于平庸,每个人都可能在自己的岗位上,面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或许我们没有李善德那样的机遇去完成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可以像他一样,带着一份执着与坚守,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勇敢面对每一个挑战。
正如那枚在酷暑中艰难保鲜的荔枝,平凡的生命也能在坚守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而那些为了目标全力以赴的时光,那些在困境中绝不退缩的勇气,终将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也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五千里加急”之路。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600z/33863.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