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11-06 09:56阅读:
次
《志愿军第三部:浴血和平》观后感-姚周锋
看了电影《731》后,内心一直不能平静,在网上搜素此类型电影认真观看。由陈凯歌执导,电影《志愿军》三部曲系列终章《志愿军:浴血和平》深深打动了我。该部电影聚焦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后直至签署停战协议期间“边打边谈”的作战历程。前线战斗血火交锋,谈判桌上唇枪舌剑,面对敌人的一再挑衅,中华儿女合力反击,誓要奉陪到底,经过747天的抵死奋战,终于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搏来了期盼已久的和平。
志愿军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文戏占主要部分,哭点个人感觉要比前两部更多些。打仗部分挑选了观众比较熟悉的内容来穿插重点演绎,印象更为深刻的是黄继光那段,人的意志可以无限脆弱也可以无限坚定,在这之中个人对于和平的渴望,国家的胜利,苍生的希望起着很大的作用。姚排长的牺牲,也许“争议”会有不少,对于规定的尊重与自保之间,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在那一刻他选择了把国家、信用放在首位,总说我们没有信仰,而当这种时候你会发现中国人的信仰比任何其他国家的人都要不可动摇……
这部电影重头戏更多是放在了谈判桌上,不知道具体有多少是历史真实,有多少是演绎成分,到最后停战协议签了,却没有给出那种让人觉得很出气的感觉,毕竟前期美军有些太欺负人了,不过虽然是电影但它毕竟也不是现在的那种“”无脑爽剧短视频”,我们渴望和平,最终迎来了和平,这就是最好的谈判结果了,看到双方军队最后面对停战的开心,心里还是五味杂陈吧,战争除了带来伤亡,哪怕最后是胜利一方回想付出的代价,也终究是沉重的……而和平需要用强大来换取……
战场的冲锋里,藏着对家的牵挂。影片没有只聚焦宏大战场,而是让每个战士的念想穿透硝烟:彭昱畅饰演的姚庆祥,总摩挲着相机想拍张照寄给母亲,说要让她看看“勇敢的儿子”;朱亚文饰演的吴本正,抱着通讯设备嘶吼抢修时,口袋里还揣着战友托他照顾弟弟的字条。上甘岭的焦土上,战士们分食冻土豆时,有人轻声说“等和平了,带爹娘看北京”,话音未落就随冲锋号冲向敌阵。这些细碎的牵挂,让“保家卫国”不再是口号,而是每个普通人用生命守护的执念。
谈判的坚守中,装着对和平的期盼。板门店谈判室里,6万页错误文件堆成“书山”,宋佳饰演的林月明逐页勘误时,总望着窗外念叨“要亲眼见和平到来”。当美方以炮击威胁中断谈判,她拍案而起的'底气,不仅来自前线捷报,更源于对“后代安稳生活”的信念。影片用交叉剪辑让这份期盼更动人:谈判桌的争执与坑道里的家书写作重叠,原来谈判与作战,都是为了同一个念想。
终章的情感收束,最令人动容。张子枫饰演的李晓,从寻父的执着到说出“你们都回家了,真好”,三年的情感线索在此刻爆发。片尾,十九万英烈名单滚动,银幕外的我们想起阅兵式上的先进装备——先辈用血肉换来的,正是如今“不需抵近爆破”的底气,这便是银幕内外最动人的精神互文。
走在大街,看着街头牵手散步的家庭,我懂了:战士们的念想早已成真。我真想去沈阳抗美援朝纪念馆看看他们,告诉他们现在和平了,国家强大了。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600z/33750.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