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1000字 >

《脱缰者也》影评14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8-24 09:38阅读:
《脱缰者也》影评:荒诞闹剧下的家庭寓言与人性解构
在2025年的暑期档尾声,曹保平导演携《脱缰者也》以“津味犯罪喜剧”的姿态闯入观众视野。这部入围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作品,既延续了“者也”系列标志性的黑色幽默,又通过天津地域文化的浸润,将家庭伦理、人性挣扎与荒诞现实编织成一部充满市井烟火气的寓言。影片以一场看似荒诞的“舅舅绑架外甥”闹剧为引,撕开了一个传统家庭在时代变迁中的裂痕,让观众在笑声中直面亲情的复杂与人性的脆弱。

一、津味喜剧:方言与场景的化学反应
《脱缰者也》的喜剧基因深植于天津这片土地。曹保平大胆采用全天津方言对白,从郭麒麟饰演的马飞那句“嘛玩意儿”的口头禅,到林雪饰演的黑帮大佬在澡堂泡澡时的插科打诨,天津话特有的“哏儿”与市井智慧为影片注入了天然的幽默感。这种语言选择并非简单的地域标签,而是与故事场景形成强烈互文:破旧的居民楼、街边的煎饼摊、胡同里的麻将桌……这些充满年代感的场景与角色们的方言互动,构建出一个真实可感的天津社区,让荒诞情节在烟火气中落地生根。

影片的喜剧节奏堪称精妙。前半段以“绑架计划”的层层失控制造笑点:马飞与外甥李嘉文在逃亡途中屡屡出逃又抓回,黑帮小弟的乌龙追击,甚至一场因方言误解引发的“空姐女友独眼事件”,都让观众捧腹。但曹保平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未让喜剧停留在表面闹剧,而是通过细节铺垫为后续的情感爆发埋下伏笔。例如,马飞教外甥写作文《我的爸爸》时,从描述姐夫到突然哽咽着代入自己的父亲,这一场景既幽默又令人心酸,暗示了角色内心深处的创伤。

二、脱缰家族:失控背后的权力博弈
影片的核心冲突围绕马家三姐弟对80万拆迁款的争夺展开。大姐“扶弟魔”式的无条件支持、二姐马慧以“为你好”为名的控制欲、马飞表面玩世不恭实则渴望认可的矛盾,共同构成了一个病态的家庭权力结构。曹保平通过多线叙事与角色镜像设计,揭示了家庭关系中的“脱缰”本质:

马飞与外甥
:两人既是绑匪与受害者,又是彼此的镜像。外甥李嘉文在学校打架、逃避家长打骂,这些在成人眼中的“劣迹”,在马飞看来却是“拥有正常童年”的证明。当马飞将方向盘交给外甥时,这一动作不仅是对家庭权威的挑战,更是对自我童年缺失的补偿。
二姐马慧
:她以理性算计掌控家庭,却因过度保护而与弟弟产生隔阂。齐溪通过微表情与肢体语言,将一个强势姐姐背后的脆弱与无奈演绎得淋漓尽致:她在签署“亲子关系断绝书”时的颤抖,在墓地误以为马飞死亡时的崩溃,都让观众看到控制欲背后的深情。
父亲形象
:虽未直接出场,但作为家庭创伤的源头,他的家暴、出轨与逃避责任,如同幽灵般笼罩着整个家族。马飞对父亲的复杂情感——既渴望认可又怨恨抛弃——成为推动他“脱缰”行为的核心动机。

三、曹保平的作者性:在荒诞中叩问人性
作为华语犯罪类型片的标杆人物,曹保平此次在《脱缰者也》中展现了其创作谱系的延续与突破。相较于《烈日灼心》的冷峻深刻、《追凶者也》的西部荒诞,本片更侧重于通过喜剧外壳解构严肃主题:

犯罪情节的淡化
:张本煜饰演的爆炸头反派介入缺乏合理动机,其与马飞的对手戏虽充满喜感,却削弱了犯罪叙事的逻辑性。这种处理方式看似削弱了曹保平一贯的“狠劲”,实则是一种主动的类型融合尝试——将犯罪元素作为推动家庭矛盾爆发的催化剂,而非叙事核心。
人性灰度的保留
:尽管影片整体基调轻松,但曹保平仍未放弃对人性复杂性的探索。马飞从“绑匪”到“守护者”的转变,二姐从强势到脆弱的暴露,甚至黑帮大佬杨保全在澡堂对马飞的短暂温情,都展现了角色在极端情境下的多面性。
视觉隐喻的运用
:影片结尾的破庙场景堪称神来之笔。照明弹照亮的仓颉神像佛头,既呼应了马飞与外甥的“灵魂共振”,又以神性视角俯瞰人间的荒诞与挣扎。这一镜头与《烈日灼心》中邓超注射死刑时的长镜头、《狗十三》中李玩与爱因斯坦的告别形成互文,彰显了曹保平对人性困境的持续关注。

四、市场与口碑:类型片的创新与争议
《脱缰者也》自上映以来引发了两极评价。支持者认为,影片以地域文化赋能类型片,通过喜剧与悲剧的反差设计引发观众共鸣;批评者则指出,犯罪情节的刻意荒诞与家庭伦理的沉重主题存在割裂感,部分角色行为动机缺乏说服力。

然而,无论争议如何,本片的市场表现已证明其创新价值。郭麒麟的“狂野老舅”形象突破了其以往角色类型,齐溪、张本煜等演员的精彩表演也为影片增色不少。更重要的是,曹保平通过《脱缰者也》探索了一条新的创作路径:在商业类型片框架内,如何以地域文化为支点,撬动对家庭、人性与社会现实的深层思考。

结语:当缰绳断裂之后
《脱缰者也》的英文片名“ONE WACKY  SUMMER”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影片的气质——一场疯狂的夏日冒险,一次对家庭关系的彻底解构。当马飞在影片结尾失去记忆、变成无忧无虑的孩子时,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角色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下无数小人物的缩影:他们被家庭的缰绳束缚,被社会的规则挤压,最终在“脱缰”的瞬间,既获得了短暂的自由,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曹保平用这部作品告诉我们:真正的荒诞不是生活的意外,而是我们明知缰绳存在,却依然选择闭眼前行。而影片留给观众的,不仅是笑声与泪水,更是一声振聋发聩的叩问——当命运的缰绳断裂时,我们是否有勇气直面内心的野马?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32798.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