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600字 >

《满江红》观后感75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11-11 09:39阅读:
《满江红》观后感
    之前这部电影上的时候就记得应该在学校时集体看过,时间过得太快了,快到我已经想不起但是的感受了,但这次意外报名了图书馆的观影活动,本来心里没太多的起伏,只觉得一周过去了,看电影放松一下也挺好,但观看完电影打破了我原本平静的内心,观影时多次酸涩的鼻头和湿润的眼眶无时不在提醒我写下观影后感受,珍惜现在自己还在挑剔的美好生活。
    记得小学时每周的周六日晚永远是我家战争爆发的时间,原因是过双休的我和我爸的电视之争,我要看动画,他要看河南台的《武林风》和《梨园春》,小时候的我不喜欢看拳击更不喜欢听戏曲,当时的我永远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听豫剧时会有一脸遮不住的笑意与满足,直到这次我在电影中听见熟悉的豫剧,改变了小时候自己的观点。电影中镜头的拉远,让观众感受到大院的压迫感,墙之高,廊之长,影中人物快步走在像迷宫一样的大院,仿佛即使加快脚步也找不到迷宫的尽头,豫剧作为其中的背景音,打破了这一切,它快而有力的腔调好像暗示着一条新的突破口正随之而来。再次听到熟悉的豫剧,让我看到了这部影片的特色之一,也拉近了我与家的距离。
    我觉得该影片立体的人物角色也是震撼我的一点,从张大来讲,张大一开始贪生怕死、胆小怕事的形象深入人心,可随着剧情的推进,他的勇谋开始为他的人物形象加深色彩,我看到了岳家军里一位无名小卒身上为了家国情义,为了民族大义而献身的英雄色彩,我不禁想无名小卒尚且如此,那这历史上为民族大义而前仆后继的人该有多少?再到孙均,他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从一开始的迟疑不定到后来的坚定不移,他在结尾面对秦桧问什么想时候改变想法的答案:时刻想,又时刻不想。我看到了他身上的复杂性,也看到了自己在生活中面对机会时,时刻想大胆伸手触碰,又时刻不敢的畏缩。他一开始给我的感觉是目中无人、杀伐果断,从他对张大的态度变化可以看出,他看不起张大身上的滑头,但影片的后半部分,身为武将的他也会去主动像张大询问下一步计划,杀伐果断的他也会在秦桧下令杀死他的部下时出口反驳,并最后带走了部下。“狡兔死,走狗烹”,他愿做局中人,洗掉“走狗”的骂名,洗清“精忠报国”的决心。再到反派秦桧,他的多疑让人发麻,但他的多疑恰恰印证了他身上的贪生怕死和明知有错偏要为的奸臣形象,看到影片最后我一直在咬牙,为什么孙均不把他杀掉,即使与历史不照应,也要看一眼大快人心的结局,但最后我理解了,听到《满江红》我理解了,死会让他解脱,只有让他世世代代受人唾骂才配得上他的罪恶腥味。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历史,但我们是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我们看到了秦桧身上不断的骂名。影片中的其他人物,例如“商女也知亡国恨”的瑶琴、马夫刘喜、丁三旺,他们用自己的牺牲换取计划的进行,历史上的小人物却用自己的热血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影片最后,我听到了那一首凭鲜血换来的的 《满江红》,我看着影厅中的黑暗,我在想那一夜狱中的岳飞是什么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词,三十年的功业,踏日月而行的八千里路,早已染白的两鬓,他不甘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一个心怀壮志要食胡虏肉、喝匈奴血的将军怎么会放下自己未完的事业,未守完的国家而撒手呢?“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他的声音在我耳边回荡。桃丫头的结局是什么?她死在何立的匕首下了吗?我想桃丫头已经长大了,父辈们拼下来的《满江红》陪她长大,而你我她就是一代又一代的桃丫头。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600z/33819.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