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7-23 10:43阅读:
次
《长安的荔枝》观后感
距离看完电影《长安的荔枝》其实已经过去好几天了,但当时的感觉和电影的情节大多都还记得,留到现在写观后感是因为同个IP改编的话剧正好巡到了我们这里,我想看完话剧凑着一起写,现在话剧看完了,还是更喜欢电影一些。
电影里起初画面上有两人对坐,王迅饰演的“刘署令”和常远饰演的“鱼朝恩”一人操着一口独具特色的开麻味儿普通话——我不喜欢大多数开麻喜剧,于是这似乎已经预示着我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将被一部烂片销毁;接下来台词里涌出了大量的新梗旧梗,老掉牙的套路,让我想起自己小学时参加作文比赛拿到题目后没什么好想法又担心落于旁边同学之后,急功近利便开始奋笔疾书,最终得到一篇由谚语成语诗词堆砌成的抖机灵无聊流水账故事的事情,这部电影不会也就是这样吧——我当时是这样怀疑的。
结果很出人意料,在一大堆无聊的网梗之后,主人公李善德的人格魅力被好好地展现出来了,“就算注定失败,我也想看看自己会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导演兼饰演者大鹏做表情时很真挚,面容有时显得像动漫人物,有点可爱。李善德第一次从长安走到岭南是迷茫下的逆风而行,为的是对妻儿的责任,带着残存的对自己人生的不甘;第二次从长安到岭南,拥有了曾经没有的权力也失去了曾经拥有的能力,他似乎不再那么纯粹,却最终又在返程里找回了被长安的现实生活冲丢了的那个18岁怀揣理想的李善德,他撒下的木棉花瓣似乎还寓意着第一次踏上长安路的李善德也没有被弄丢,看到那里时屏幕外的大家都在和屏幕里的人一起咧嘴笑。
说到木棉花瓣,这部电影类似的细节画面十分多而且很有用。比如木棉花瓣撒下时,杜少陵的大笑让人想起他是个诗人,心怀天下、豪情万丈、有光有希望、会向往一切好的、美的、正义的,他看着归来的李善德,是不是也像看到了风雨中留存下了一间岿然不动的房屋?他会不会想到,有一个李善德就能有千万个李善德,有一次胜利就能有千万次胜利、就能有一个永远的盛唐?我还想起了他是张若昀,去年我看过他的《从21世纪安全撤离》,也是永不被遗忘的少年、也是这样向往希望的,张若昀很适合这样题材的作品,他眼里的光好像一直没有变。
再比如李善德拿到右相令牌操令众人、荔枝事业看起来终于方兴未艾时,穿插了一个第一次路上遇见的那对父女的画面,小女孩哭得那么惨烈,瞬间将下一秒重新出现的李善德划分到了有特权的阶级阵营,提示我们此时的李善德已不再是电影刚开始时那个劳碌的“牛马”,而是鲜明地开始属于压榨更下层百姓的那一边了。心情由此开始变得沉重,之后几乎全是灰暗的画面了,李善德的任务接近了成功,可是一开始他是为什么决心为完成任务全力以赴的来着?话剧里李善德对着因徭役赋税不堪重负扑出来的百姓说:“你没有活路,我的活路又在哪呢”,我不知道是不是原著就是这样的,但话剧明确地表现了李善德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初心——只是“活”而已。电影人物塑造得比话剧更丰富,我更喜欢,似乎至少有一刻拥有了权力的李善德被迫失去了原来的自己,离“只为了活”的初衷远了一些,少了几分穷途末路图穷匕见,多了几分映照现实的真实,层次分明。
然后,比如大家大概都注意到了的、最终被送到的荔枝放在各色水果中不起眼的样子。贵妃并没有拿起一颗荔枝,也许是当时不想吃,也许是根本不怎么爱吃;最终想起荔枝使、送来一篮绿李保住了李善德的命的是皇帝,那么也许爱吃荔枝的是皇帝,也许皇帝只是恰巧想起了体恤官员想略显亲切。贵妃爱不爱吃不重要,爱吃荔枝的是谁也不重要,皇帝坐在高高的庙堂顶尖,也许能屈尊降贵地想起一个小小的荔枝使,再往下却再看不到了,这大部分大概是因为时代和制度的局限。
繁华的盛唐,李善德在这里度过了半辈子,安史之乱里,火光烧毁了它,也烧掉了十八岁青春少年李善德立下的理想,烧掉了他辛辛苦苦劳碌的半生时光,监狱里回答为什么而入狱的那个“水果”、如今坐在地上流着泪吃也吃不尽的那个“水果”,水果得到了,可是为什么而要得到呢?李善德还是失去了他的长安。
同样向往“长安”的还有“林邑奴”,李善德曾向往长安,也许是因为那里有传说、有名人、有理想,林邑奴向往长安,却是因为李善德,李善德在这群山河流背后掩藏的岭南里,成为了一个人心里的传说、名人、理想,还是希望,成了一个因他而纯粹的人手里的一根美好稻草,李善德是个好人,他的朋友也会是,生命将继续奔流。
除了李善德、杜少陵和林邑奴,主角阵营的另外几个人:阿僮、苏谅、玉婷,也都各具特色、形象饱满。
庄达菲饰演的阿僮逻辑通顺,说一句“朋友”可以让人联想到很多合理的想要“朋友”的理由,因此虽然对她着墨不多,但她灵活轻盈十分具有事业心的样子让这个角色比话剧里要生动独立得多得多——在此发一句牢骚,话剧最后一幕李善德回到岭南、站在荔枝树下与阿僮对视的那一瞬间,我不由自主想起的是孙少安时隔多年见到了田润叶。电影里的阿僮则是一个非常可爱而且自然、像个人的角色,是我认为的岭南之所以美好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个同样重要的是苏谅。
白客的苏谅很帅(赞),赵辛民也很帅(赞),那种花里胡哨的华丽衣服我这次是get到了,李善德也get到了哈哈。在紧张的剧情里分神出去注意帅气外表和漂亮衣服,跟李善德在重压之下“平静发疯”穿上苏谅的衣服问“帅吧”、一样有幽默感,不同的是李善德的幽默感也是他人格魅力的一部分。死亡的巨斧悬在头上、反而好像触发了保护机制一样冷静下来,这是现代“牛马”饱经风霜与“摧残”后同样具有的能力,很容易让人感觉到在面对面照镜子,这种自然渗透的对照,比话剧里刻意安排的梦境外卖员之类巧妙得多,也不像电影开头的烂梗一样让人感觉疑似出戏了,古代背景和现代魂到此似乎已实现了完美拼合。
大前天晚上冒着大雨去看了《长安的荔枝》话剧,是看了电影后临时起意冲着IP去的。上半场时惊艳于精致的服化道和舞美,下半场时却越来越感到无聊,我觉得它剧情反转太多、时长太长,内涵却没有随着时长变得更加丰富,台词比电影直白得多,按理应该让人更容易理解到更加深层的含义,但不知是不是我理解能力不足够、或者还沉浸于看过电影后已有了的想法里,这直白的台词似乎只是让话剧比电影少了些趣味,总之差不多的内容看两遍,虽然载体的形式不同,但还是没多大意思了。这话剧来自西安,灯光布景也华丽得像大唐不夜城一样,演员演技都精湛,下半场的外卖小哥等现代“牛马”的出现也许算是别出心裁,但整体显得寓意较浅,我总觉得叫它“舞台剧”更合适些。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32377.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